村家爱桑如爱儿,问尔伐此将何为。
几年年荒欠官债,卖薪输赋免鞭笞。
来春叶子应不恶,邻家宜蚕有衣着。
我独冻坐还歔欷,长官打人血流地。

【注释】

  1. 村家:乡村的人家,此处指农家。爱桑如爱儿:像爱自己的儿子一样喜爱桑树,比喻桑树与农人关系密切。
  2. 问尔伐此将何为:问你为什么要砍伐这棵树。
  3. 几年年荒欠官债:连年饥荒欠下官府的债务。
  4. 卖薪输赋免鞭笞:卖了柴禾缴纳赋税,免去了鞭打之苦。
  5. 来春叶子应不恶:来年春天的桑叶应当是很好的。
  6. 邻家宜蚕有衣着:邻家的蚕已经吐丝成衣了。
  7. 我独冻坐还歔欷:我只有冻坐在家里,还要叹息不已。
  8. 长官打人血流地:长官打了我,鲜血流了一地。
    【赏析】
    《伐桑叹》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作于元和九年(814)作者任国子博士时。全诗通过一个农家的自述,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反映了广大农民因受官府和高利贷者的盘剥,被迫破产、流离失所,甚至死于非命的悲惨命运。
    首联点明主题,“伐桑”二字,道出了农家与桑树之间密切的关系。桑,是农家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因此,对桑树的爱护也就不言而喻了。然而,在官府和高利贷者的盘剥下,桑树也被当作“官债”来剥削。于是,农家为了偿还债务,不得不砍伐桑树。这是他们无可奈何的选择。
    颔联描绘了农家在官府和高利贷者盘剥下的悲惨生活。他们不仅欠下了巨额的“官债”,而且为了缴付这些“官债”,不得不卖尽了家中的积蓄——即柴禾。这种生活无疑是十分艰难的,但更令人痛心的是,在这种艰难困苦的生活条件下,农家们仍然要忍受官府和高利贷者的剥削与压迫,甚至被打得血流满面。
    颈联则进一步揭露了官府和高利贷者盘剥百姓的手段。他们利用官府的权力,强行让百姓纳税服役;而自己则是以高利贷的形式,榨取百姓的血汗钱。这样的剥削手段,使得许多农户都破产了,有的甚至因此而饿死。而那些能够勉强生存下来的农户,也只能依靠别人的救济才能度过难关。
    尾联则以一个农家的形象,表达了他们对官府和高利贷者的愤怒与控诉。他们虽然身处困境,但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与道德底线,不愿屈服于官府和高利贷者的压迫之下。这种精神,无疑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伐桑叹》这首诗通过对一个农家的自述,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反映了广大农民因为受到官府和高利贷者的剥削与压迫而产生的悲剧命运。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些农民的同情与关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