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作来迟迟,又为去猝猝。
夺我佳友生,怅念鬓毛白。
投闲如我宜,君则任繁剧。
台府有闻知,使子固选择。
子男古所尊,而此万家邑。
邮筒即诗筒,簿书有闲日。
迎门烂桃李,画饼不可食。
况欲分其馀,岂救馋吻湿。
留为别后哂,聊用破孤寂。
数期还鲁疆,指日返赵璧。

【注】宣孺,作者友人。郫(bīn),四川郫县的古称。

已作来迟迟,又为去猝猝。——已经来了又迟迟地,又匆匆地走了。

夺我佳友生,怅念鬓毛白。——夺去了我的好友啊!令人怅惘的是头发也变白了。

投闲如我宜,君则任繁剧。——我像你一样闲散吧,但你却要承担繁重的职任。

台府有闻知,使子固选择。——在官府里我有耳目,让你去选择。

子男古所尊,而此万家邑。——你的子女历来受到尊敬,可这里却是万家之邑。

邮筒即诗筒,簿书有闲日。——邮筒就是诗筒,公文里有闲暇的日子。

迎门烂桃李,画饼不可食。——门口摆着烂桃与李,画饼不能吃。

况欲分其馀,岂救馋吻湿。——何况还想把它剩下的部分都吃掉,岂能止渴解饥?

留为别后哂,聊用破孤寂。——留下作为别离后的一笑,聊用来打破这孤独寂寞。

数期还鲁疆,指日返赵璧。——过几个月回到鲁国疆界,不久就归还赵国的宝玉。

赏析:

全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送别情景和心情变化,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依依不舍之情。

首联“已作来迟迟,又为去猝猝”,写友人的到来和离去都是匆匆。“已作”与“又为”两词一前一后,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离别的匆忙。“迟迟”与“猝猝”相对,既形容友人来访时步履蹒跚,又形容友人离去时脚步匆匆,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离别的情景。

颔联“夺我佳友生,怅念鬓毛白”则是诗人对友情的感慨。“夺我佳友”四字,既表明了诗人对友人的珍视,又暗示了友人的离去给诗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怅念”二字,更是将诗人对友情的失落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鬓毛白”这一细节,也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伤感与无奈。

颈联“投闲如我宜,君则任繁剧”则是诗人对于友情的一种期待。诗人希望朋友能够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不是被繁重的职务压得喘不过气来。这种期待既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理解,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与支持。

尾联“数期还鲁疆,指日返赵璧”则是诗人对未来的展望与祝愿。诗人期望朋友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回到鲁国的疆界,并顺利归还赵国的宝玉。这种展望不仅充满了希望与期待,更蕴含着诗人对朋友的美好祝愿与期盼。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对送别情景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留恋,以及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