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孝为大,斯言俗之砭。
簪緌颡犹泚,乃能出闺帘。
逶迤竟潜通,姑慈霁霜严。
老禅入宵梦,薄云为之歼。
净心正觉成,妙解脱妄粘。
宝莲托净质,此理遥已占。
君看数珠轮,此句吾为拈。

我们需要逐句解读这首诗。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 人道孝为大:在古代中国,孝道被视为最重要的德行之一。
  • 斯言俗之砭:这句话用来形容孝道是纠正世俗偏见的良药。
  • 簪緌颡犹泚:这里“簪”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发饰,“緌”是指冠上的流苏,“颡”指的是额头。“泚”表示羞愧或恐惧。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即使头上戴着簪子、冠冕上缀着流苏,仍感到羞愧,因为内心仍然充满了对父母的孝心。
  • 乃能出闺帘:意思是只有这样才能从闺房中走出,表明孝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逶迤竟潜通:逶迤意味着曲折而长,这里形容孝心如同一条曲折的道路,最终通向内心深处。
  • 姑慈霁霜严:这里的“晴”字可能是指天晴,也用来比喻心情好转。“霁霜严”则表示天气转晴,原本的霜雪已经融化。整句可能是描述一种由内而外的变化,从内心的愧疚到外在的晴朗和开朗。
  • 老禅入宵梦:禅宗是一种宗教,这里可能是指通过禅修进入梦境。
  • 薄云为之歼:薄云可能是指轻风,“歼”表示消散。这句话可能是说通过修行,内心的云雾(烦恼)逐渐消散。
  • 净心正觉成:这里的“净心”是指内心清净,“正觉”是指达到觉悟。整句话可能是在描述通过修行达到了心灵的纯净和智慧的觉醒。
  • 妙解脱妄粘:这里的“妙解脱”可能是指精妙的解脱方式,“妄粘”可能是指错误地依附或执着于某些事物或观念。整句话可能是在强调通过修行达到了对错误的解脱。
  • 宝莲托净质:宝莲可能是佛教中的莲花,象征纯洁和神圣。这里的“净质”是指纯净的品质。整句话可能是在赞美莲花因其纯洁而受到尊敬。
  • 此理遥已占:这里的“理”可能是指道理或真理,“遥已占”表示远在他处已经占据或理解了。整句话可能是在说这个道理已经被理解和领会。
  • 君看数珠轮:这里的“数珠”可能是指念珠,用于计数诵经次数。“轮”表示旋转或转动。整句话可能是在描述诵经时念珠的转动,象征着佛法的传承和轮回。
  • 此句吾为拈:“此句”可能是指上述诗句中的某个句子,“吾为拈”表示我来引用或解释这个句子。整句话可能是在表达作者对这个句子的理解和诠释。

现在我们可以给出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孝道的赞美和颂扬。诗中的“簪”、“緌”、“颡”等词语,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孝道的外在表现,还深刻地揭示了孝道的内在精神——那就是对父母的深深敬爱和感恩之心。这种敬爱和感恩之情,不仅体现在对外在行为的描述上,更渗透到了诗人的心灵深处,成为他一生追求和实践的目标。

这首诗还体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诗中的“老禅入宵梦”一句,暗合了佛教中的禅修概念,暗示着通过修行可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悟性。而“薄云为之歼”则表达了对误解和执着的超越,展现了诗人对于佛学中“空性”的理解。这些佛教元素与孝道的结合,既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示了作者对孝道的尊崇以及对佛教思想的理解和应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