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啄于人似有缘,又将尘面对瞿昙。
儒冠未必非相误,时听钟声静夜参。
下面是诗句的翻译:
饮啄于人似有缘,又将尘面对瞿昙。
儒冠未必非相误,时听钟声静夜参。
注释:
- “饮啄”和“尘面”都是佛教用语,前者指鸟兽觅食,后者表示人世间的红尘俗事;
- “瞿昙”指古印度人,这里借指佛祖释迦牟尼,暗示与高吉父有着深厚的因缘;
- “儒冠”指古代士人所戴的帽子,象征着读书人的身份;
- “相误”意味着被误解或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 “时听钟声”可能指的是在宁静的夜晚,听到钟声的声音,引发沉思或冥想。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的夜晚图景,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修行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首句“饮啄于人似有缘”,意味着在人世间的生活中,似乎有一种命中注定的缘分,这既是对现实的接受,也是一种超脱。接着,“又将尘面对瞿昙”,将尘世与佛门相对照,体现了诗人对宗教和精神生活的向往。第三句“儒冠未必非相误”,则是对自己是否因为追求名利而误入歧途的一种质疑,反映了诗人对于名利看淡的态度和对于真理的追求。最后两句“时听钟声静夜参”,则是诗人在宁静的夜晚,通过倾听钟声来寻找内心的平静和智慧。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心境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和精神追求的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