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渠儿辈错书獐,自写新诗细作行。
门外满生书带草,林间知有德星堂。
流匙已厌青精滑,蘸甲须尝白堕香。
只恐笑谈须此老,又教天下起冯唐。

次韵张乐潜

从渠儿辈错书獐,自写新诗细作行。

门外满生书带草,林间知有德星堂。

流匙已厌青精滑,蘸甲须尝白堕香。

只恐笑谈须此老,又教天下起冯唐。

注释:

从渠儿辈错书獐:任由他们错把书读成“书獐”。

自写新诗细作行:自己创作新诗细细地书写。

门外满生书带草:门前到处长满了书带草。

林间知有德星堂:林子里知道有个德星堂。

流匙已厌青精滑:舀酒的勺子已经厌倦了青精酒的光滑。

蘸甲须尝白堕香:蘸上酒的肉必须品尝一下白堕人的酒香。

只恐笑谈须此老,又教天下起冯唐:只怕在笑话和谈话中需要这位老人来指点迷津,又要让天下人学习冯唐的才能。

赏析:

这首《次韵张乐潜》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世界,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他的智慧和才华。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首联:“从渠儿辈错书獐,自写新诗细作行。”

从句意来看,这是在描述作者对于孩子们读书的错误观念,认为他们只是胡乱阅读,而忽略了真正的理解与思考。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沮丧或生气,反而用“自写新诗细作行”来表达自己对于创作的热爱和执着。

颔联:“门外满生书带草,林间知有德星堂。”

这一联则更加富有诗意,诗人通过描绘门外和林间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思考。门外的书带草代表了知识的传播与普及,而林间的德星堂则是象征着道德的指引与教化。诗人通过这两种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和谐与进步的期望和向往。

颈联:“流匙已厌青精滑,蘸甲须尝白堕香。”

这里的“流匙”和“蘸甲”都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前者代表文辞流畅、优雅,后者则暗示着写作技艺的高超。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自己对于写作艺术的追求和执着。他认为,只有不断地磨练自己的技艺,才能写出真正有价值的作品。

尾联:“只恐笑谈须此老,又教天下起冯唐。”

尾联则是诗人对未来的展望和期许。他认为,自己虽然年纪渐长,但仍然有能力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他也希望自己的智慧能够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受益。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