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北骑压杭城,奋起渡江寻旧盟。
本拟郑侨成好去,宁知徐铉播文名。
从班真是觉来梦,别驾犹如退步行。
上介尚能分阃去,不应班爵独公轻。

【注释】

当年北骑压杭城:当年,指靖康之变后;北骑,北方金军;压杭城,占领杭州。

奋起渡江寻旧盟:奋起,奋力抗争;渡江,渡过长江;寻旧盟,寻求与南宋建立的友好关系。

本拟郑侨成好去:本拟,本来打算;郑侨,北宋名臣;成好,建立良好关系。

宁知徐铉播文名:宁知,哪知道;徐铉,南唐大臣;播,传播;文名,文学声誉。

从班真是觉来梦:从班真,指班固(字子固);觉来梦,醒来如梦初醒;从班固开始,对历史进行重新审视。

别驾犹如退步行:别驾,宋代官职;退行,像退步一样;比喻自己与宋朝的关系疏远。

上介尚能分阃去:上介,宋代官名;分阃,掌管一方;去,离去。

不应班爵独公轻:应,应该;班爵,指班固的官职;独公,独自被贬为公职;轻,轻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的前两句写靖康之难后,宋室南渡寻求与金国和约的故事。“当年北骑压杭城”一句,暗用《晋书·王导传》:王导说:“天下荒乱不足忧,正可使元帝有家。”意思是:靖康之难之后,金兵南下占领了江南重镇,但宋高宗却不敢抵抗,反而仓皇南逃。王导劝皇帝说:“天下大乱不值得忧虑,正可以借此让宋元帝有家可归。”这两句诗通过王导的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宋室南渡行为的讽刺。“奋起渡江寻旧盟”一句,进一步描绘出诗人对当时宋室南渡行为的不满情绪。他原本想奋力抗争,恢复失地,但是事与愿违,最终却不得不向南逃亡。

接下来两句诗,“本拟郑侨成好去”,指的是宋高宗曾想通过与南宋的和约来求得暂时的安定。“宁知徐铉播文名”则是说,当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时,谁又能想到徐铉会因此获得很高的声望呢?这里的“宁知”二字,既表明了徐铉在历史上的地位,又暗示了当时宋高宗的行为是多么的可笑。

最后两句“从班真是觉来梦,别驾犹如退步行”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宋室南渡行为的看法。“从班真”,指的是班固。他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历史学家,他曾经写过一篇《汉书》,其中的《匈奴传》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关于蒙古高原的历史著作。然而,当他看到蒙古高原的广阔地域时,不禁感叹道:“不知天高地厚!”而当时的宋高宗却认为自己能够控制整个蒙古高原,就像是一个做梦一样的境界。这种狂妄自大的态度正是导致靖康之难的原因所在。接着,“别驾犹如退步行”一句,则是指当时宋高宗与南宋的关系已经疏远到了极点。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一个人在后退一样,没有一点前进的意思。这种关系的存在也使得当时的历史发展变得非常缓慢和停滞不前。

全诗通过对靖康之难后的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宋室南渡行为的不满和批判。同时,通过对班固和徐铉的历史形象的描绘,也使得这首诗更加具有历史感和文化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