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儒多误入旁门,默坐求心谓道尊。
知不兼行无实力,体非有用是空言。
穷探天命理为主,尽得人彝性自存。
寄语寒毡分郑老,待提此话破昏昏。
【注】:
- 世儒多误入旁门,默坐求心谓道尊。
- 知不兼行无实力,体非有用是空言。
- 穷探天命理为主,尽得人彝性自存。
- 寄语寒毡分郑老,待提此话破昏昏。
【注释】:
- 世儒多误入旁门,默坐求心谓道尊。
- “世儒”:指那些生活在当代的学者或儒家学者。
- “多误入旁门”:很多人误入了儒学之外的其他学派或途径。
- “默坐求心”:在安静的环境中沉思冥想,寻求内心真正的理解。
- “谓道尊”:将这种内心的理解视为至高无上。
- 知不兼行无实力,体非有用是空言。
- “知”(知识):指通过思考和研究得来的认知。
- “兼行”:同时实践多种方法或理念。
- “无实力”:缺乏实际行动的能力,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 “体(身体/身体)非有用”:其身体或行为没有实际用途,只是空洞的理论或言语。
- 穷探天命理为主,尽得人彝性自存。
- “穷探”:深入探究或研究。
- “天命理”:宇宙或自然界的基本原则或真理。
- “尽得人彝性自存”:完全了解人类的本性后,能够自然而然地生存下去。
- 寄语寒毡分郑老,待提此话破昏昏。
- “寄语”:给予建议或忠告。
- “寒毡”:寒冷的毛毯,常用来比喻困难或贫穷的环境。
- “郑老”:郑玄,一位东汉时期的著名儒家学者,此处可能指的是他的思想或观点。
- “破昏昏”:解决困惑或迷茫。
【赏析】:
这首诗以讽刺的方式批评了当时的一些学者只注重书本知识和理论而忽视实际应用的行为。诗中指出,真正的学问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能够付诸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对于那些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讨论而不去实践的人,诗人用“无实力”和“无用”来形容他们的行为。
诗的最后两行则是一种对读者的鼓励和建议。诗人建议读者应该深入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基本原理,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世界的问题。同时,他也提醒读者要警惕那些只讲理论而无实际效果的观点或思想,并期待他们能够找到正确的方向和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困惑和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