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尽塘陂日已西,回头绿树却迟迟。
柔条秀绝向人甚,忍不从容折一枝。
【注释】:
发瓦桥十里而河梁败还坐客亭复上马戏咏道旁垂柳二首:这两句是写诗人在途中所见的景象。“发瓦桥十里”指诗人从瓦桥出发,走了十里地。“河梁”代指渡口或渡口边,这里指诗人的目的地。“塘陂”指池塘边的低处。“却迟迟”指回头观望。
柔条秀绝向人甚忍不从容折一枝:柔条秀绝向人甚,形容垂柳的枝条细长而柔软,姿态优美,十分惹人喜爱。忍不从容折一枝,意为不忍心把垂柳折断,所以想慢慢折下一枝。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公元759年春天所作,当时他正由长安往华州(今陕西渭南县)探家。此诗为第二首,与第一首相比,写得更婉转、含蓄,意境也更为深远、清雅。前两句写诗人一路所见景色,后两句抒发自己的感情,中间以“却迟迟”三字作过渡。
“行尽塘陂日已西,回头绿树却迟迟。”这两句是写诗人在途中所见的景象。“发瓦桥十里而河梁败”是说从瓦桥出发,走了十里地到了河梁。“河梁”代指渡口或渡口边,这里指诗人的目的地。“塘陂”指池塘边的低处。“却迟迟”指回头观望。这两句是说诗人走到塘陂的时候,已是黄昏时分,太阳已经落山了。他回头望去,发现那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中,有一株垂柳格外引人注目,它的枝条细长柔软,姿态优美,十分惹人喜爱。然而,它却迟迟不肯向人们屈服,似乎在顽强地抗拒着什么力量。
“柔条秀绝向人甚,忍不从容折一枝。”这两句是说那株垂柳的枝条如此优美,以至于连人也为之倾倒,不忍心去折断它。因此,诗人便慢慢地将它折了下来。这里的“柔条秀绝”指的是垂柳的枝条纤细柔美;“向人甚”则是指垂柳的姿态优雅动人;“忍不”则是说诗人不忍下手;“从容折一枝”则是说诗人小心翼翼地将垂柳取了下来。
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在途中所见的垂柳,表现了他内心的感受。他看到那株垂柳的枝条如此优美,不由得为之倾倒;但又不忍心去折断它,于是便慢慢地将它折了下来。这种矛盾的心情,既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于自然美的深刻认识和体验。同时,这首诗也通过描写诗人在途中所见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