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禹别九州,导洛自熊耳。
熊耳自有两,未审孰为是。
东者近成周,西者隔丹水。
书传称上洛,斯言得之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它描绘了古代的地理情况和人们的活动,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感慨。

首句“昔禹别九州,导洛自熊耳。”描述了古代大禹治理洪水后,将九州分为九个区域,其中一部分位于今天的河南省西部,而另一部分则位于今天的陕西省东部。这里的“熊耳”指的是一个山脉的名字,可能是今天的华山或太白山等。

第二句“熊耳自有两,未审孰为是。”则是在讨论这个山脉是否还有其他的分支或是存在两个同名的地方。这句话反映了古人对于地名的考证和确认,以及对于历史地理的了解和探索。

接下来的两句“东者近成周,西者隔丹水。”则具体到了这两个地名的具体位置。“成周”指的是今天的洛阳市一带,而“丹水”则可能指的是今天的丹江或丹河等河流。这两句话进一步明确了这两个地名的具体地理位置。

最后一句“书传称上洛,斯言得之矣。”则是在引用了古籍中的记载来证明这个事实的正确性。这里的“上洛”指的是今天的洛阳,而“斯言得之矣”则是在肯定这个观点的准确性。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地理情况的描述和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现实的感慨。同时,它也体现了李白对诗歌语言的运用和对诗意表达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