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南有美橘,惟北有美栗。
厥包或颇同,厥味信不一。
天地岂无情,草木皆有实。
物本不负人,人自负于物。
【解析】
此诗首联“惟南有美橘,惟北有美栗”,“惟”字写出了诗人的惊叹之情。颔联“厥包或颇同,厥味信不一”,“厥”字写出了诗人的感慨之情。颈联“天地岂无情,草木皆有实”,表达了诗人对天地万物的赞叹。尾联“物本不负人,人自负于物”两句,抒发了诗人自己的看法和感慨。
【答案】
译文
南方有美味的橘子,北方有美味的栗子,
它们的果皮或许相似,但滋味却各有千秋。
天地难道无情意,草木都有果实。
世间本来无负人,而人是自视过高。
赏析
这首诗以物喻人,写尽人间世相,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对世态人情的不满与失望。
全诗以“惟南有美橘,惟北有美栗”开头,诗人首先从南、北两地出产不同品种的柑橘和栗子说起,突出了南北差异之大。颔联紧承上句,说橘子和栗子虽然都长在树上,但是它们的果实却各不相同,这一句是说橘子和栗子的味道各异。“厥”“其”二字,一语双关,既指橘子、栗子,也指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诗人通过橘子、栗子的差异性,来反衬出世间万事万物的差异性,从而引出了下面的观点:“天地岂无情,草木皆有实”。这是诗人的感慨,也是诗人对于世事的一种看法。
“天地岂无情?草木皆有实。”两句是诗人由南、北之橘、栗的差异性联想到天地万物的多样性,进而得出一个结论:天地自然万物都是有生命的。这里的“天地”指整个宇宙。诗人用“草木皆有实”这一事实来说明天地万物都是真实的、有生命力的,而不是虚无缥缈的。
“物本不负人,人自负于物。”两句的意思是说:世间本来并无负于人的东西,然而人们却总喜欢把一切都归罪于外物,并自以为是地看轻外物。这里所说的“物”,指的是外物、外境,即客观世界;“人”则是指人类,即主观方面。诗人在这里强调了人的主观主义态度,批评了人们过于看重物质财富的心态。
诗人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思想,认为世间本来无负于人的东西,人们之所以总是抱怨世上没有好事情,是因为人们自视过高,过于苛求。这两句是诗人的感慨。他以橘子和栗子的不同口味为喻,指出人们不能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而忽视了事物的本质;他还以天地万物为喻,指出人们应该看到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