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秋更老,山深水复深。
高木已就脱,慧禽空好音。
筋骸非曩日,道德负初心。
赖有馀编在,时时尚可寻。

【注释】

秋怀三十六首:作者晚年的诗作集,共六十三首。秋怀,即秋夜所感。

其二十四:这是第二十四首。

人老秋更老:年老了,秋天也更加显得衰老了。秋,指深秋。

山深水复深:山高水深。山深,指群山连绵起伏,山势峻峭;水深,指河流纵横交错,水流湍急。

高木已就脱:高大的树木已经脱落,指落叶归根。就,接近。脱,脱落、凋落。

慧禽空好音:聪明的鸟儿没有了鸣声,指鸟鸣不再悦耳动听。慧禽,聪明灵巧的鸟。

筋骸非曩日:筋骨和肉体不再是从前的样子了。筋和骨,这里泛指身体。骸,指肉体。曩日,从前。

道德负初心:道德失去了从前的宗旨。道德,指诗人的道德信念。初心,指诗人的初衷。

赖有馀编在:幸好还有残存的著作在身边。余编,指未完全散失的诗文稿本。

时时尚可寻:现在还可以寻觅到一些遗文古书。

【赏析】

此篇写诗人年事已高,而心境却依然如旧,故用“秋怀”二字点题。全篇以“秋”字贯串全篇,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之叹惋、对人生无常之哀伤以及对世事沧桑之感慨。

起句“人老秋更老”,直接点明主题。诗人以“人老”自比,以“秋更老”自叹,将“人”与“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自己对生命流逝的无可奈何之情。

诗人笔锋一转,以“山深水复深”来描绘自己的心境。这里的“山”与“水”都是诗人用以比喻自己内心深处的意象。山深水复深,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外界环境的疏离感。

诗人又通过“高木已就脱”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里的“高木”指的是高大的树木,而“就脱”则暗示着树木已经枯萎、凋零。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担忧。

最后两句“慧禽空好音,筋骸非曩日”,则是诗人对自己过去的美好记忆的回顾。这里的“慧禽”是指聪明灵巧的鸟,而“好音”则是指鸟鸣时的悦耳之音。然而,如今的慧禽已经没有了往日的鸣声,而诗人的身体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让诗人感到无比失落和痛心。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对自己过去的理想和信念的反思,以及对自己现状的自我批评。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他对生命的感慨、对时光的无奈以及对现实的反思。同时,也传达出了诗人对于未来命运的忧虑和不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