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有常理,日月无遁行。
饱食高眠外,率是皆虚名。
虽乏伊吕才,不失尧舜氓。
何须身作相,然后为太平。

【注释】

书事吟:写事情的诗歌。

天地有常理,日月无遁行:天与地都有恒定的法则,日月没有逃逸的道理。

饱食高眠外,率是皆虚名:吃饱了就睡大觉,这些全是虚假的名声。

虽乏伊吕才,不失尧舜氓:虽然缺少伊尹、吕望那样的才干,但仍然不失于尧、舜那样的百姓。

何须身作相,然后为太平:何必自己要当宰相,才能达到天下太平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全诗四句,以“天地有常理,日月无遁行”开头,说明宇宙万物都有其固有规律,日月星辰都按照既定的自然规律运行,人也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妄图侥幸。接着,诗人从“饱食高眠外,率是皆虚名”二句进一步展开论证。这两句表明人们如果一味追求吃喝玩乐,不思进取,不务正业,那么他们所得到的只是虚假的名誉。这里,诗人用“饱食高眠”来比喻那些只知贪图享乐,不知奋斗的人们;用“虚名”来指那些沽名钓誉的行为和结果。这种虚名是靠侥幸得来的,一旦失意,就会一无所有。所以,“饱食高眠外,率是皆虚名”二句的意思是说那些只顾贪图享乐的人们所得到的只能是虚名而已。

三、四两句进一步发挥上述观点。诗人认为,即使是没有伊尹、吕望那样卓越才干的人,只要他能够尽到自己的本职,为国家和百姓着想,也不失于尧、舜时代那样的贤君良臣。这里的“尧舜氓”指的是古代圣明君主尧、舜时代的人民,诗人认为即使是不具备伊尹、吕望那样才智的人,只要他能够像尧、舜一样尽心尽力为国为民服务,也能赢得人民的爱戴。

最后一句“何须身作相,然后为太平”是全诗的关键,也是诗人的主张所在。诗人认为一个人没有必要一定要自己去做宰相才能达到太平,只要他能够做到关心国事、勤勉工作、廉洁奉公、关心百姓疾苦,就能得到百姓的爱戴和拥护,从而实现天下太平。这一思想在当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它告诉人们,只有真正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而努力工作,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这首诗在艺术上也有独到之处。首先,它的语言平实自然,毫无雕琢之态;其次,它的构思巧妙别致,既表达了作者的主张,又避免了直接说出“不必做宰相,就能实现天下太平”之类的话;再次,它在形式上采用了四言古诗的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吟诵。这些都使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