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鬓发卧林丘,诏使东川作郡侯。
髯叟望公来海峤,瘿兵迎守去夔州。
珍图想挂茅斋壁,巧石应随竹钉舟。
教得巴童歌舞好,侍郎千万却归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德裕的作品,描绘了他在任四川东川节度使时的情景。以下是对每句诗的具体释义和赏析:
- 星星鬓发卧林丘,诏使东川作郡侯。
- “星星”形容头发稀疏,与“鬓发”相对应,表现出一种岁月留痕的感觉。
- “卧林丘”意味着在山林间休息,可能是在写他旅途中的所见所感。
- “诏使东川作郡侯”表明他被朝廷任命为东川的太守,这是对他的一种信任和期待。
- 关键词注释:“诏使”,皇帝的命令;“作郡侯”,被任命为地方长官。
- 髯叟望公来海峤,瘿兵迎守去夔州。
- “髯叟”指有胡须的老人,可能是指他的上司或朋友,表示尊敬。
- “望公来海峤”意味着他们期待着他的到来,“海峤”指的是海边的山岭,象征着遥远而重要的任务。
- “瘿兵迎守去夔州”描述了军队的迎接,可能是为了护送他去夔州(今重庆奉节),“瘿兵”指的是身体有毛病的士兵,可能因为疾病或其他原因需要照顾。
- 关键词注释:“髯叟”,长胡子的人;“海峤”,海边的山岭;“瘿兵”,因疾病等原因身体有残疾的士兵。
- 珍图想挂茅斋壁,巧石应随竹钉舟。
- “珍图”指的是珍贵的画作或者装饰,可能是挂在简陋的茅草屋墙上,反映出生活的朴素和对美的追求。
- “巧石”指的是精美的石头,可能是雕刻成艺术品的形状。
- “竹钉舟”指的是用竹子做的小船,可能是用来运送物品或人员的工具。
- 关键词注释:“珍图”,“巧石”,“竹钉舟”,分别指珍贵的画作、精美的石头和竹制的小船。
- 教得巴童歌舞好,侍郎千万却归休。
- “巴童”可能指的是当地的儿童或艺人,他们的歌舞表演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教得”意味着教会了他们歌舞,可能是因为他喜欢音乐和文化,或者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才艺。
- “侍郎”指的是高级官员,这里可能是他的官职或者尊称,暗示了他的地位和权力。
- “却归休”意味着他决定回到家乡休息,可能是因为厌倦了官场的纷争和压力,想要享受家庭生活。
- 关键词注释:“巴童”,“教得”,“侍郎”,分别指当地的儿童、歌舞表演以及高官的身份。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诗人在担任东川太守期间的生活场景和内心感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述,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