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不入少年场,不似当时在洛阳。
福善坡头回曳练,石家寺里看姚黄。
春风杨柳东西陌,古道楼台南北商。
流落如今归未得,白头憔悴卷城傍。

这首诗是苏轼为好友子固(苏辙)而作的。苏轼在诗中回忆了和子固的交往,并表达了对他的思念之情。

首句“老年不入少年场”,意为我已步入老年,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活跃在各种娱乐场合。这里的“青年”指的是子固年轻时的自己,而“老年”则是苏轼自己的形象。通过对比,突出了自己对过去的怀念。

次句“不似当时在洛阳”,指的是子固曾经在洛阳时期的经历和风采。洛阳作为当时的都城,充满了繁华与热闹,而子固在那里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第三句“福善坡头回曳练”,描绘了福善坡头的景色。福善坡是洛阳的一个地名,这里曾是古代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充满了文化气息。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文化的怀念。

第四句“石家寺里看姚黄”,提到了石家寺,这是洛阳著名的古迹之一,位于嵩山南麓,是佛教禅宗五山之一。这里曾有许多文人雅士来此游览,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文化氛围的怀念。

第五句“春风杨柳东西陌”,描述了春天时洛阳街道两旁的景色。春风拂过杨柳,使得街道显得生机勃勃,充满了活力。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第六句“古道楼台南北商”,提到了古道上的楼台,这些楼台见证了洛阳的历史变迁。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历史的感叹与敬仰。

第七句“流落如今归未得,白头憔悴卷城傍”,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现状的无奈与感慨。他虽然已经流落到了洛阳,但仍未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住处,只能住在城墙旁边,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叹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对比,抒发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仰,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叹与敬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