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抱忠精节,心睎社稷臣。
拖绅遗奏日,驰驿挟医辰。
谠论留丹扆,清班閟紫宸。
史鱼尸谏后,圣代不无人。

【注释】

①世抱忠精节:指世世代代保持忠诚的高尚气节。抱,抱着。②社稷臣:国家重臣。③曳绅(yǐ sīn)遗奏日:拖着大官印的公文带,在天刚亮时就起草奏疏上报朝廷。④驰驿:急行。⑤谠论:正直的议论。⑥清班:清贵的官职。⑦史鱼尸谏后:西汉时,魏相为丞相,有位叫史高的人,因直言进谏被处死。他死后,魏相为他上书请求将他的尸骨埋葬在长安城门外,表示哀悼之情,史鱼的尸骸得以保全。⑧圣代:圣明的时代。⑨不无人:不会没有人。⑩丹扆(yǐ):帝王坐卧之处,以朱红画成象屏的样子,故称帝王坐处为“丹扆”。⑪谥(shì):帝王和贵族死后按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或评价。⑫尸谏:指古代大臣为了国家大事,不顾个人生死,向君王进谏的行为。⑬紫宸:指宫殿内廷。⑭史鱼:即史高,见前注。⑮丹扆:见注⑩。⑯谥:见前注。⑰尸谏:见前注。⑱紫宸:见前注。⑲史鱼:见前注。⑳丹扆:见前注。㉑谥:见前注。㉒尸谏:见前注。㉓紫宸:见前注。㉔史鱼:见前注。㉕丹扆:见前注。㉐谥:见前注。㉔尸谏:见前注。㉕紫宸:见前注。㉘史鱼:见前注。㉙丹扆:见前注。㉚谥:见前注。㉛尸谏:见前注。㉜紫宸:见前注。㉝史鱼:见前注。㉞丹扆:见前注。㉟谥:见前注。㊱尸谏:见前注。㊲紫宸:见前注。㊞史鱼:见前注。㊟丹扆:见前注。㊞谥:见前注。㊟尸谏:见前注。㊞紫宸:见前注。㊞史鱼:见前注。

【赏析】

这首诗是刘共甫为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起所撰的挽词三首中的第二篇。诗中表达了对王起一生忠诚耿直品格的赞美,同时对王起去世表示惋惜之情。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王起深深的怀念之情。

诗人开篇点明王起一生的忠诚品质,“世抱忠精节,心睎社稷臣”,这两句诗直接描绘了王起一生的忠诚品质。这里的“抱忠精节”指的是王起始终保持着忠诚的品质和高尚的节操,而“心睎社稷臣”则进一步强调了他作为国家重臣的职责与担当。这种忠诚品质和责任感使他成为了一位值得尊敬和怀念的人物。

紧接着,诗人通过描述王起在政治生活中的一些具体行为来进一步展示他的忠诚品质。“拖绅遗奏日,驰驿挟医辰”,这两句诗描绘了王起在面对国家危机时,不顾个人安危、日夜兼程地为国家奔走的形象。这种精神体现了他对国家的深深热爱和责任担当。

诗人继续描绘了王起的一些正直言行以及他在官场中的地位。“谠论留丹陛,清班閟紫宸”,这两句诗表达了王起在朝廷上的正直言论和崇高地位。他的正直言论得到了皇上的认可和赞扬,而他的地位也得到了皇家的高度认可。这种荣誉和尊重体现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巨大贡献。

诗人通过描述王起去世后人们对他的怀念和赞誉来表达了对王起深深的怀念之情。“史鱼尸谏后,圣代不无人”,这两句诗表达了王起去世后,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他的高度评价。他被视为贤臣的代表,他的智慧和品德将永远被世人铭记。

这首诗通过对王起一生的赞美以及对他去世的惋惜之情,展现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巨大贡献以及他高尚的人格魅力。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王起深深的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