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吴望百越,霜鹘亦逡巡。
叠叠山愁客,涔涔瘴迫人。
老慵吾自厌,声闻子当频。
莫作飘流想,寒梅不负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畋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三吴望百越,霜鹘亦逡巡。
叠叠山愁客,涔涔瘴迫人。
老慵吾自厌,声闻子当频。
莫作飘流想,寒梅不负春。
注释:
- 三吴望百越:三吴指的是长江下游的吴郡(今江苏苏州)、会稽郡(今浙江绍兴)和丹阳郡(今江苏镇江),而百越则是指中国南方的百越民族,这里指的是江南地区。
- 霜鹘亦逡巡:霜鹘是指候鸟,也被称为“秋隼”,它通常在秋天迁徙时会在天空中盘旋飞行。
- 叠叠山愁客:意思是形容群山重叠的景色让人感到忧愁,如同客人一般。
- 涔涔瘴迫人:意思是形容湿热的气候让人感到压抑和不适。
- 老慵吾自厌:意思是形容自己因为年纪大了而感到疲倦和厌倦。
- 声闻子当频:意思是形容自己的名声和声望将会频繁地传播出去。
- 莫作飘流想:意思是不要有漂泊不定的想法,这里的”飘流”指的是无根无据,四处流浪的意思。
- 寒梅不负春:意思是梅花在寒冷的冬天仍然盛开,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不会辜负春天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三吴地区望见百越、霜鹘、叠叠山以及涔涔瘴气等自然景观时的心境变化。首联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之情;颔联描绘了自己因环境恶劣而产生的忧郁心情;颈联则抒发了年老体衰、不愿奔波的感慨;尾联则以梅花傲雪绽放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信心和坚持。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生动刻画,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