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庵秋影外,水竹自逶迤。
爱静多辞客,因禅忽悟诗。
藓香侵坐具,花净入军持。
杖锡何方去,云边有鹤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对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综合赏析。“一庵秋影外,水竹自逶迤”:一个茅草小屋映衬在秋日的景致之外,竹子在溪流中蜿蜒曲折,形象地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宁静。“爱静多辞客,因禅忽悟诗”:喜欢安静的人总是有很多话语要说,而参禅之后忽然有感悟到诗的意境。“藓香侵坐具,花净入军持”:苔藓的气息渗透到了坐具之中,花朵纯净如同佛祖手持的花经。“杖锡何方去,云边有鹤知”:拿着拐杖离开这个小寺庙,云边有只鹤知道我要去的地方。“杖锡”,佛教用语,指行脚僧人。“何方”:何处。“云边有鹤知”:在白云之上,有只鹤知道我要去的地方。这几句写诗人出山后,在大自然中的闲适生活与心境。
【答案】
译文:
一茅舍傍着秋色的景色,水边的竹子弯弯曲曲。喜爱清静就有很多话要说,参禅悟道突然领悟到诗意。苔藓的气息沁人座上,鲜花洁白如玉般纯洁。拄着拐杖告别了寺院,白云之上有个鹤知道我的去处。赏析:①首联点明隐居之所,以秋色为背景,描绘出一幅水竹摇曳、清幽宁静的画面。②颔联是全诗关键,诗人以自己为例,说明参禅悟道能顿悟人生的真谛,进而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③颈联两句用典,诗人用“苔痕印阶绿,草色入帘青”来描写自己退隐后恬淡的生活;用“竹暗不通日,花深无意通”来描写自己与世无争的心态。④尾联写诗人离寺时的情景,“何方”二字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与惆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