禊帖之亡,坏土其朽。
至于贞元,夫岂一手。
仿佛之传,烂如晨星。
尚胜定武,以石得名。
【注释】
吴通微:唐代书法家,人称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兰亭:在浙江绍兴市西南,是东晋时王羲之等四十一位书法大家会集的地方。帖赞:书法作品的题赞词。禊帖:即《禊帖》,相传是西晋王羲之等人所书,共十八卷。坏土:毁坏的土地。贞元:唐德宗年号,公元785~805年。定武:指唐代书法家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河南人。石得名:以石刻闻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禊帖”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开头四句,先写书法艺术的神奇和不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能够流传千古而不朽。作者用“禊帖之亡,坏土其朽”,来表现书法作品不朽的特点。“坏土”是指泥土,“朽”是腐朽的意思。这里,诗人把书法比做泥土上的枯草,虽被毁坏了,但仍有不朽的价值。
接着四句,诗人由书法的不朽引出书法名家。书法名家有很多,但只有张旭、怀素二人可与王羲之相比肩,所以诗人说“贞元以来,夫岂一手”。这两句的意思是:自从王羲之死后,再也没有人能超过他,因此,书法名家只能从张旭、怀素两人中产生。诗人认为,虽然这两位书法名家各有所长,但他们的风格却相差太远,难以相匹。
最后一句,诗人以书法名家来比喻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之情。诗人说自己虽然不如张旭、怀素那样精通书法,但他仍然十分喜爱书法,希望后人也能像他们一样去学习书法。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使人们不得不去追求精神上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