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如祁公,黄钟大镛,和乐且雍。
尊贤如六一,朱弦疏越,三叹庙瑟。
道比志叶,不胶而漆。
顾中外之虽异,犹同堂而合席。
思遗迹而不可见,幸二贤之为时出。
所以前乎此则致太平之明效,后乎此则赞受遗之定册。
既以广元气之运,亦以寿斯文之脉。
然则湍濑无纵鳞,风枝无宁翼。
涵养成就,见此辅弼,故后世尤得以归功庆历也。
【赏析】
《杜正献与欧公帖赞》是北宋文学家苏洵所写的一篇书札。此文对王安石、曾公亮等人的政绩作了高度评价,称颂他们“前乎此则致太平之明效,后乎此则赞受遗之定册。”文章语言流畅,富有文采。
第一段:
厚德如祁公,黄钟大镛,和乐且雍。
祁公(祁胜)为人宽厚有德,他的为人就像黄钟大镛一样,和谐而美好。
祁胜,字希稷,宋真宗咸平元年(998年)进士及第,累迁至尚书左丞。
第二段:
尊贤如六一,朱弦疏越,三叹庙瑟。
六一先生(邵雍),他学识渊博,学问深邃,他的学问像庙中的瑟一样悠扬动听。
六一先生(邵雍)是宋代著名的学者,他一生著述甚多,著作包括《皇极经世书》《渔樵问对》《观物篇》《无名歌》《伊川击壤集》《参元子》《易说》《易传》《洪范皇极传》《参卦内外图》《渔家傲词》《皇极数义述》等,其学以“主静”为宗,以“几先”为体,主张“无思为本”,认为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动静息灭,无有常形”。
第三段:
道比志叶,不胶而漆。
道比志叶,不粘而胶,比喻志向高远。
志意,指意志和愿望。
第四段:
顾中外之虽异,犹同堂而合席。
虽然国内外的情况不同,但是仍然可以坐在一起吃饭。
同堂,指国内,同列于朝廷之上;合席,指外夷,在宴席上与我国人士共坐。
第五段:
思遗迹而不可见,幸二贤之为时出。
怀念过去的事情却看不到痕迹,幸好二位贤士能出现在这个时候。
思遗迹,思念过去的事迹。幸二贤,庆幸两位贤士出现。
第六段:
所以前乎此则致太平之明效,后乎此则赞受遗之定册。
因此前面这样做就会导致天下太平,后面这样做就能得到君主的恩宠。
太平,指政治安定、社会和谐。
第七段:
既以广元气之运,亦以寿斯文之脉。
既然能够扩展宇宙间万物运行的规律,也能够使文化流传千古,绵延不绝,永续无穷。
元气,指天地自然之气。
第八段:
然则湍濑无纵鳞,风枝无宁翼。
既然如此,那么湍急的溪流中就不会有鱼的鳞片随波逐流,风吹过的树枝也不会有鸟的翅膀安然无恙。
湍濑,急流的溪水。
风枝,被风刮断的树枝。
第九段:
涵养成就,见此辅弼,故后世尤得以归功庆历也。
培养和成就了这些人才,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环境,所以后世的人们更加地感激和怀念宋朝庆历年间的好时光。
涵养,修养培养。
辅弼,辅导帮助。这里指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
归功是指归功于某个人或某件事物,此处应理解为归功宋朝庆历年间的政治清明、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