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禾同颖,赵玉连璧。
层见间出,又其伟特。
有美颍滨,味道自得。
既相师于父子,又斋驱于翰墨。
吾评其人,概犹可识。
盖严重端肃者老泉之教,而淳劲迈往者长公之德。
谓余不信,视此手泽。

苏文定 衙前至京湖三口帖赞

周禾同颖,赵玉连璧。

层见间出,又其伟特。

有美颍滨,味道自得。

既相师于父子,又斋驱于翰墨。

吾评其人,概犹可识。

盖严重端肃者老泉之教,而淳劲迈往者长公之德。

谓余不信,视此手泽。

【注释】

  1. 衙前:地名。
  2. 京湖三口:指京口、湖州和鄱阳的三个口岸。
  3. 颖:地名,在安徽境内。
  4. 赵玉:即“赵郡”的“玉”。
  5. 层见间出:比喻人才或事物出现的次数很多,层次分明。
  6. 颍滨:指颍川(今河南许昌一带)地区。
  7. 味道自得:指对某种事物的理解很透彻,自己感到很满意。
  8. 相师于父子:指父子之间互相学习。
  9. 斋驱:指专心致志地读书。
  10. 吾评其人:我对他的人品进行了评价。
  11. 严重端肃者老泉之教,而淳劲迈往者长公之德:老泉,指苏轼。老泉的教导是严厉端正严肃的,而长公(欧阳修)的德性淳厚强劲向上。
  12. 谓余不信:表示不相信我对苏轼的评价。
    【赏析】
    《苏文定衙前至京湖三口帖赞》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过赞颂苏轼的才华和为人,表达了对他的赞美之情。
    文章开头,作者首先点明了苏轼与周禾、赵玉的交往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才情相映衬。接着,作者详细描绘了他们在京城、湖州和鄱阳三个口岸的表现,展现了他们的才华和风采。
    在中间部分,作者进一步描述了苏轼在颍川地区的成长经历和对他影响深远的人物。他提到:“有美颍滨,味道自得。”这句话表达了苏轼对家乡的感情和他对自己成长过程中所受教诲的感激之情。同时,他也提到了自己与父亲的师生关系,以及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努力和专注。
    文章的最后部分,作者总结了自己的评价:“吾评其人,概犹可识。”这句话表明了他对苏轼人品和才华的高度评价,并表示自己对他的评价已经足够了解。
    这篇文章的语言简练而有力,通过对苏轼在不同地方的表现进行描述,展示了他的才华和为人,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父亲教诲的感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