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之祥,厥有原委。
父师昆弟,以及诸子。
文兮斜川,道兮颍水。
以文贯道,一家济美。
施及翰林,特游戏耳。
于风味中,亦复是似。
以坡为骨,以颍为髓。
苏门之英,来者视此。

【注释】

1)二苏:指苏轼和苏辙,二人均为北宋著名文学家,以文章著称。文登:即《文登记》一文,记载了作者对当时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观察与思考。趋阙:向皇宫进献诗文。帖赞:是宋代文人在朝会上献给皇帝的一种文书,用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请求皇帝给予嘉奖。原委:本意,含义。父师昆弟:指父亲、师傅、兄弟等。诸子:指儿子们。文兮斜川:指苏轼的文集。道兮颍水:指苏轼的诗歌作品。颍水:一条古代名河流,今河南省境内。以文贯道,一家济美:意思是通过写文章来传播儒家思想,使得整个家族受益。施及翰林,特游戏耳:意思是写文章是为了娱乐自己,并不是真正的为了国家大事。风味:指诗词中的风格和韵味。于风味中,亦复是似:意思是说在诗词中,也可以体现出作者的风格。坡为骨:指苏东坡的文章风格,以他为根本。以颍为髓:指苏东坡的诗歌,以他的诗作为主要的内容。苏门之英:苏东坡的门生,其中最著名的几位。来者视此:意思是后来的人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文登记》一文中的一部分,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看法以及自己的一些观点。

诗人对当时的社会风气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当时的文人墨客们只关注个人的得失荣辱,而忽略了国家的兴衰存亡。这种风气使得社会风气日益败坏,国家也日渐衰落。因此,他呼吁大家应以国家为重,以儒家的思想为指导。

诗人对他自己的观点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写文章应该以传播儒家思想为主,这样才能使得整个家族受益。同时,他还认为写文章应该是为了娱乐自己,而不是真的为了国家大事。这种观点在当时是非常前卫的,也是他独特的个人风格的表现。

诗人对苏东坡的诗歌进行了赞美。他认为苏东坡的诗歌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可以体现出作者的独特风格。他还将苏东坡比作是自己的“骨”和“髓”,表示苏东坡在自己心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

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表达了苏轼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以及对个人风格的坚持。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苏轼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文学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