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佛住世,大开方便。
有大士者,现自在身。
以千手眼,一一接引。
指示群迷,照破诸妄。
如是我闻,佛说了义。
诸铃杵铎,宝塔经卷。
轮拂璎珞,种种所执。
凡所执者,俱非有相。
智慧清净,肉眼慧眼,佛法天眼,种种所见。
凡所见者,俱非有著。
以无相故,释诸缠缚,一切众生,得大解脱。
以无着故,具足圆明,一切众生,得大知见。
佛尚无相,何况于赞。
佛身常住,即心是佛。
稻麻竹苇,无限剂数。
彼顶戴者,皆真实相。
百千万亿,何况于身。
涪皤说法,如标月指。
标本在手,何者为月。
宝晋写赞,如转轮王。
运转随人,终不成道。
我不见憕,我不执笔。
非见非□,手眼皆具。
稽首大士,大慈悲故。
去我妄想,即见如来。
米元章书山谷大悲憕赞帖赞
【注释】:
- 米元章:即米芾,宋代书法家、画家。
- 山谷:苏轼的别号。
- 大悲憕赞:是苏轼为纪念其弟苏辙所写的一篇佛学论文。
【译文】:
佛陀在世间教化众生,广开方便之门,有众多修行之士,现出自在之身,以千手千眼,一一接引众生,指引迷途之人,破斥诸妄念。如我听闻,这是佛陀说了义之言。铃杵铎,宝塔经卷,轮拂璎珞,种种所执之物,凡所执者,皆非有相。智慧清净,肉眼慧眼,佛法天眼,种种所见皆是虚幻。凡所见者,俱非有著。以无相故,释诸缠缚,一切众生,得大解脱。以无着故,具足圆明,一切众生,得大知见。佛尚无相,何况于赞?佛身常住,即心是佛。稻麻竹苇,无限剂数。彼顶戴者,皆真实相。百千万亿,何况于身。涪皤说法,如标月指。标本在手,何者为月。宝晋写赞,如转轮王。运转随人,终不成道。我不见憕,我不执笔。非见非□,手眼皆具。稽首大士,大慈悲故。去我妄想,即见如来。
【赏析】:
《山谷大悲憕赞帖》是苏轼为纪念其弟苏辙所做的一篇佛学论文。苏轼通过这篇作品,表达了他对佛教教义的理解以及他对禅宗的推崇。
诗中,作者以佛家的思想为核心,阐述了佛家“无相”和“空”的理念。他认为佛并无具体的形象,而是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存在。这种思想对于理解佛教的深层含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苏轼通过对佛家的描绘,传达了他对佛法的崇敬之情。他不仅赞赏佛家的智慧和慈悲,还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将佛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充满了禅宗的哲理和韵味。它不仅仅是对佛教的赞美,更是对生活的一种思考和感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哲学家的深刻内涵和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