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边境之多虞,士君子出而备驰驱,见于盈咫之书。
观其六銮之行,虽择日亦不可以少须,其时为何如。
燀燀出车,投袂以趋。
毋宁以家而忘此匈奴,岂其私是图。
此敌忾之士,必即是以察忠臣之区区也。
【注释】:
梁仲谋:人名。
去月:指过去一段时间。
帖赞:一种古代公文,用于向上级报告某事或请指示等。
盈咫:形容书简的篇幅很短。
六銮之:指天子的车驾。銮,车铃。
燀燀出车:指皇帝亲自驾车出行。
投袂:挥动衣袖,表示要行动的样子。
家:在这里指自己的家园或家乡。
是图:打算。
此:代指朝廷。
察忠臣:识别忠诚的大臣。
区区:小的意思,这里是谦辞。
【译文】:
边境多忧虑的时候,士君子出仕而备驰驱,见于盈咫之书。
观其天子的车驾之行,虽是择日也不能少待,那时间是什么?
燀燀出车,投袂而趋。
毋宁以家而忘此匈奴,岂其私是图。
这是敌忾之士,必即是察忠臣之区区也。
【赏析】:
此诗当是梁仲谋为某个事件所写,用以反映当时朝廷对边疆战事的处理态度。从诗中可以看出,朝廷对边境战事非常重视,一旦发生战事就立即出动军队,而且不惜牺牲家庭和亲人的利益也要完成使命。这反映出了当时朝廷在处理国家大事时的一些特点:一是重视军力,认为战争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二是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即使牺牲个人利益也在所不惜。然而,这样的处理方式也有其负面影响,如过于重视战争可能导致国家资源过度消耗、百姓负担加重等问题。因此,在处理国事时既要注重军事力量的运用,又要兼顾民生问题,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