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宰翼天縡,治象开淳熙。
虽云简牍间,已具梁栋资。
瀛海渺且清,壶山秀而滋。
肤寸起膏泽,笔意傥可知。
【注释】
英宰翼天縡:英明的宰相辅佐天子治理国家。
治象开淳熙:治理的政绩像开启淳熙盛世一样。
简牍间:指朝廷文书。
梁栋资:梁栋之材,指治国的才能。
瀛海渺且清:瀛海(大海)浩瀚无边,清澈如洗。
壶山秀而滋:壶山(地名),风景秀丽。
肤寸起膏泽:肤寸(一寸,形容微小)的恩惠,能滋养百姓。
笔意傥可知:笔墨之意,也许可以体察。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对陈正献权摄帖赞之作的赞美,来抒发自己的志向和情感。全诗用比喻手法,将陈正献比作辅佐天子的贤才,他的文采和才干如同浩渺的大海、秀丽的壶山,给天下带来了生机和希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景的期待。
首句“英宰翼天縡”,诗人把陈正献比作一位英明的宰相,辅佐天子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这里运用了“翼天”这一典故,表示陈正献辅佐天子,如同翅膀一般,为天子遮风挡雨,保护他平安。
次句“治象开淳熙”,诗人赞叹陈正献治理国家的政绩,如同开启了一个充满祥和与繁荣的时代,使天下人得以安居乐业。这里,诗人通过比喻的方式,将陈正献的政绩与淳熙时代的盛世相提并论,表达了对陈正献的深深敬仰之情。
接着两句“虽云简牍间,已具梁栋资”,诗人进一步赞美陈正献的才华。尽管他只是皇帝的一纸文书,但他身上已经具备了治理国家的能力,就像栋梁之材一样,可以为国分忧、为民解难。这里的“简牍间”指的是朝廷文书,而“梁栋资”则是指治国之才。
接下来的两句“瀛海渺且清,壶山秀而滋”,诗人以浩瀚无边的大海和秀丽的壶山作为比喻,描绘出陈正献所治理的国家景象。大海广阔无垠,清澈透明;壶山风光秀丽,绿树成荫。这些自然景观都成为了陈正献治理下的国家的象征。
最后两句“肤寸起膏泽,笔意傥可知”,诗人再次表达了对于陈正献才华的赞美之情。即使是小小的肌肤上的一缕恩惠,也能滋润百姓;即使是简单的笔墨,也能表达出深邃的思想。这两句诗表明,诗人认为陈正献的才华不仅体现在其治理国家的政绩上,更体现在其诗文中的思想内涵上。
整首诗以陈正献为题,通过对他治理国家政绩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向往。同时,诗人也借对陈正献才华的赞赏,抒发了自己的志向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