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陵之文忠,前欧而后周。
笔法之可稽,欧劲而周柔。
苟内心之是似,岂外迹之能求。
予尝溯平原之津,望二典之楼。
想公从容子墨客卿间,犹足以接六一之风流也。

【注释】

庐陵:古郡名,今江西省吉安市。前欧而后周:指欧阳修、苏轼等北宋著名文人。笔法之可稽:书法风格有可考察的。欧劲而周柔:欧阳修的笔锋刚健有力,而苏轼则圆润柔和。苟内心之是似:只要内心真实。岂外迹之能求:难道只凭外在的字迹就能了解吗?予尝溯平原之津,望二典之楼:我曾经追溯到平原先生那里,望着那两间书斋。想公从容子墨客卿间:想到您在文人墨客中间悠闲自得。犹足以接六一之风流:还够资格和王羲之、王献之的风韵相媲美。

【赏析】

周文忠《宝眷帖》为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所书,是现存苏轼书翰中最早的作品,有“小黄庭”之称誉。此帖用笔圆浑遒劲,结构紧凑,布局自然。从字形上看,其笔法由瘦转肥,由方变圆。从笔画看,其起笔由重转轻,转折处由急转缓。这种变化,既符合楷书的发展规律,又体现了苏轼个性鲜明的书法风貌。

苏轼的书法与苏辙不同,苏辙的书风雄秀清朗,而苏轼则更为奔放。他善于把个人性情融入书法之中,使每一笔每一划都充满生气。他的行书,尤以草书最为著名,其笔势纵横跌宕,挥洒自如,表现出了作者那种豪放不羁的个性。

苏轼在书法上的成就,不仅体现在他对前贤书法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上,更体现在他能将书法与诗文结合得天衣无缝、无懈可击上。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书法的好材料、好范本。例如,《赤壁赋》一文,既是千古名篇,也是书法佳作。《赤壁赋》全文共246个字,其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九个字共12个字,重复三次,但每次重复,都给人以新的感受,如“去”字重复两次,第一次重复时,读起来像是“滚滚长江水向东流去”,第二次重复时,又像“浩浩长江水向东流去”。这样的写法,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也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既有严谨工整者,也有飘逸潇洒者。如《寒食帖》、《黄州寒食帖》等。他的楷书、行书、草书各有特色,各具风采。《寒食帖》是他早年的作品,笔势刚健有力,显示出一种雄强之美;《黄州寒食帖》则显得更加圆润柔和,体现出一种温润之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