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老之异,佞者惟酷喜,排者惟疾抵。
死生之大,达者晦其理,昧者尚其诡。
丧祭之正,徇古者失于泥,行今者溺于鄙。
如遗训者,亦可以守而勿坠矣。
我怀绪言,杯棬之比。
子孙传家,真迹在此。
【注释】
释:佛教。佞(nìng):奸诈,谄媚。达:通达。晦:隐藏。昧:愚昧无知。丧:丧礼。祭:祭祀。循(xún)古:遵循古代的规矩。泥:拘泥。行:施行。遗训:前人的教诲。杯棬(huǎn quān):酒杯、杯子等器物的形制,比喻文章体裁、风格等。传家:流传家族。真迹:真实不移的事物。
【赏析】
此词是作者对当时社会上某些人崇尚释老、排斥礼教的行为所作的批评,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于传统礼教的坚持和尊重,并以此勉励子孙要继承和保持传统的美德。
起句“释老之异,佞者惟酷喜,排者惟疾抵”意即那些信奉佛教的人只喜欢佛教,而反对儒家学说的人却非常痛恨儒家学说,这是两种不同的态度。这里用两个反义词“酷喜”与“疾抵”相配,既表明了佞者和排者的截然相反的态度,同时又突出了佞者对于佛教的狂热,以及排者对佛教的厌恶。
第二句“死生之大,达者晦其理,昧者尚其诡”意即生死大事,通达的人懂得其中的深奥道理,愚钝的人却喜欢讲荒诞的道理。这句中,“晦”与“尚”相对,表示“通达之人”与“愚钝之人”的区别;“晦其理”与“尚其诡”则分别表示“通达之人”与“愚钝之人”在对待生死问题上的不同态度。
第三句“丧祭之正,徇古者失于泥,行今者溺于鄙”意即关于丧葬与祭祀的规矩,遵循古代的规矩的人却拘泥于这些规矩,按照现代习俗的人却流为粗俗。这里指出了两种不同的做法:一是拘泥于古代的规矩,一是拘泥于现代习俗。
第四句“如遗训者,亦可以守而勿坠矣”意即那些遵守先人教诲的人,也应当坚守这些教导而不使其衰落。这句中的“遗训”是指前人的教诲,而“守而勿坠”则是要求遵守教诲,不使它们消失。
最后两句“我怀绪言,杯棬之比。子孙传家,真迹在此”意即我怀念着先人的遗言,就像酒杯或茶杯之类的器物需要有真实的形状一样;子孙要继承家族的传统,就要保存这些真实的记载。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传统礼仪的珍视,认为传统礼仪是维护家族稳定的重要手段。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对传统礼教的重视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