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先生节最高,功名识破等鸿毛。
如今亦作柴桑隐,只把荷衣当绿袍。
注释:
柴桑山:指庐山,因陶渊明曾隐居于此而得名。
千古先生节最高,功名识破等鸿毛。
自古以来,那些追求功名的人,最终都像大雁的羽毛那样微不足道。
如今亦作柴桑隐,只把荷衣当绿袍。
我也效仿他们隐居于庐山,只是把荷叶做成的衣服当作绿色的官服。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通过对比古今人物的功业和遭遇,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句“千古先生节最高”意为古代的先生们在道德品质上是最高尚的,他们的操守和节操可以与天地同寿,永垂不朽。这里的“节最高”既指道德品质的最高境界,也暗指历史上那些有名望的文人。
次句“功名识破等鸿毛”则以鸿毛比喻微小之物,暗示那些追求功名的人最终都像鸿毛一样被忽略和遗忘。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超然态度。
第三句“如今亦作柴桑隐”表明诗人现在也选择了隐居的生活方式。柴桑是古代的一个地名,此处借指隐居的地方。
尾句“只把荷衣当绿袍”则是诗人自比为古代的隐士,他将自己的衣服换成了荷叶做成的衣服,以此象征着自己的简朴生活和远离世俗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对古今人物的对比和自我的隐喻,展现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然处之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朴素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