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爱如春威似霜,神明佳政蔼馀杭。
集贤庭畔依依柳,无限行人比颂棠。
【注释】
①寄上金陵马右丞二首:这是组诗中的第二首。金陵,即今南京,唐时为南都,称金陵。唐玄宗天宝年间,曾将天下学士编入翰林院,分属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兵部、吏部、礼部六部,称为“翰林学士”。后称翰林学士为“马”(因唐代马周曾任此职),故称“马右丞”。马右丞,这里指的是马戴。
②惠爱如春威似霜:恩惠和蔼像春天一样温暖,威严严厉如秋霜一般。
③神明佳政蔼馀杭:贤明英明的治理使美丽的杭州充满祥瑞。神明,贤明;佳政,英明的治理;馀杭,地名,在浙江西部。
④集贤庭畔依依柳:集贤殿旁边依依杨柳,指杨国忠任宰相时,曾于集贤殿侧建“集贤林”,栽植名贵树种。
⑤无限行人比颂棠:无数行人都在赞美这棠树。行人,指来往的人。棠树,一种落叶乔木,花黄色,果实球形或扁球形,味酸美,可食。
【赏析】
马戴《寄上金陵马右丞二首》其二是一首咏物抒怀的七律。诗的前四句写马戴对杨国忠执政时期的感想。诗人以生动贴切的比喻,描绘了当时政治清明,国家兴旺发达的繁荣景象。后四句则是诗人对这种局面的感慨。
前两句写马戴对杨国忠执政时期的感想。马戴在开元二十四年(736)进士及第,授华州郑县尉,调蓝田尉。大历五年(770),辞官归隐。马戴与李白、杜甫并称“小李杜”,又与刘长卿、崔国维一起被称为“大李杜”。
这首诗的开头,用两个比喻来形容马戴眼中的杨国忠:恩惠和蔼像春天一样温暖,威严严厉如秋霜一般。这两个比喻既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杨国忠的人格特点,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杨国忠执政时期政治清明、国家兴旺发达的景象的赞叹之情。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美好景象。他描述了集贤殿旁边的柳树,以及那些赞美柳树的人们。这四句话不仅展现了当时的繁荣昌盛,还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欣慰和自豪。
最后四句则是诗人对于这种局面的感慨。诗人通过比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无数行人都在赞美这棵棠树,而他却只能独自感叹自己的处境。这里的“行人”指来往的人,也就是那些赞美这棵棠树的人群。而“比颂棠”则意味着这些赞美的声音如同美妙的音乐一般,让人陶醉其中。然而诗人却只能独自感叹自己的孤独,这不禁让人感到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哀伤。
整首诗通过对马戴眼中的杨国忠进行描写和感慨,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政治清明、国家兴旺发达的美好景象的赞叹之情以及对这种局面的感慨。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