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译天西到海东,日沈犹射半空红。
吟思益信人间小,海阔天高地水中。

【注释】

日既入红云满空:太阳进入红色的云层,天空一片通红。

以东西言之此间去日入处几千万里:以东西为标准来说,这里与太阳落下的地方相距有几千里。

日既到海而其光上射于天如在头上非天高地小:太阳落山后,余晖仍然向上照射着,好像就在眼前一样。不是天空的高低小大,而是由于大海辽阔无边。

四面海阔安得如是因以纪之 其一:因为这样的景象,我把它记下来。

【赏析】

《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当时作者因参加长安(今陕西西安)肃宗即位的献礼而受到排斥,被“放归田里”,居住在成都西郊的草堂。此诗通过描绘秋日傍晚时分江边空旷寥廓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在战乱流离中的苦闷心情和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前四句写景,末六句抒发感慨。全诗情景交融,一气呵成。

首联先从时间角度落笔,点明“晚”字,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接着写日落景象,以“红云满空”形容夕阳西下时天空呈现出的绚丽多彩,又用“红”来比喻日落时的余晖映照出的红色云霞。这一细节描绘,不仅丰富了画面的色彩,更增添了诗句的意境之美。同时,这一句也暗示了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战乱时期。

颔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将目光投向远方,想象着太阳落入海中的情景。然而,尽管太阳已经沉没,但那余晖仍在天空中闪烁,仿佛就在自己头顶之上。这里的“非天高地小”运用反衬手法,强调了大海的广阔无垠,使得原本渺小的人类显得更加渺小。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悲愤之情。

颈联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感受。他感叹道:“吟思益信人间小,海阔天高地水中。”这里的“吟思”指的是诗人内心的思绪和情感。他深感自己的渺小,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啊!在这广阔的天地之间,我们就像水中的倒影一样微不足道。”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心中的孤独和无助。

尾联则回到了开头所提到的“晚日”。诗人再次描绘了日落时分的景色,这一次是从空间的角度来观察。他注意到周围的风景是如此的美丽壮观,令人震撼不已。这种美景激发了他内心的豪情壮志,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整首诗通过对黄昏时分江边空旷寥廓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战乱流离中的苦闷心情和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自然景物之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