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夜一轮满,骚情不奈秋。
月非人可扫,人与月俱愁。
素魄凭谁问,寒光为底留。
拟随风叶去,还似雪花浮。
竹影摇仍在,波明散未收。
嫦娥如戏我,移照读书楼。
【注释】:月色不可扫 其一:一轮明月,满月如镜,洒在人间。秋意渐浓,人不免有些惆怅。月亮不是人可以扫除的,人们和月亮一样都有些忧愁。谁又能询问月亮呢?它为何还要留在世间。
【赏析】:
此诗描写了中秋夜月下之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时光流逝的感概。全诗通过描绘月光下的景色,表达出一种深沉的愁绪。
首句“月色不可扫”,用一个“扫”字,将月光比作可以打扫的东西,显得有些突兀。但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使得这个动作变得合理起来。同时,这也暗示了月亮的存在是永恒的,无法被轻易改变的。
第二句“此夜一轮满”,直接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景象。一轮满月当空照,给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感觉。然而,诗人并没有停留在对美景的描述上,而是紧接着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对于秋天的到来感到惆怅。
第三、四句“月非人可扫,人与月俱愁。”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观点。他认为,人不能像扫除一样清除这轮明月,因为明月和人都是一种存在,彼此相互依存。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共存状态的无奈和忧虑。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对月亮的提问和描绘,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这首诗的情感体验。他询问月亮为何要在世间停留,是因为它有某种特殊的使命吗?还是因为这里有值得留恋的东西?这些问题引发了读者的思考。
最后几句“拟随风叶去,还似雪花浮。”以风叶和雪花作为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他觉得自己的心境也像风叶一样飘摇不定,像雪花一样轻盈而美丽。然而,他又担心自己的这种感受会被风吹散或者被雪覆盖,从而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整首诗通过对月色的描绘和对诗人情感的描述,成功地传达出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感情。它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也表达了他对于人生、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