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斡璇杓处,云高隔几重。
自天携左角,出地见青龙。
碧汉方回柄,苍精恰露容。
举头看斗指,骧首觉云从。
西揭殊春候,东骑验尾踪。
韩门人所仰,直欲折充宗。
杓携龙角
帝斡璇杓处,云高隔几重。
北斗七星斗柄的尖端(杓)连接着龙角星,在天很高,被云雾阻隔了好几重。
自天携左角,出地见青龙。
它从高空携带着北斗星的右臂(角),从地下出现时显现为一条青龙。
碧汉方回柄,苍精恰露容。
银河刚刚回转,苍龙精神恰好露出其面容。
举头看斗指,骧首觉云从。
抬头观看北斗七星斗柄,抬起头发现云彩随着斗柄飘动。
西揭殊春候,东骑验尾踪。
西方揭开了春天的序幕,东方骑着牛来检验北斗的尾巴踪迹。
韩门人所仰,直欲折充宗。
人们仰慕韩文公(韩愈),就像要折断北斗的“钩”一样。
赏析:
本诗以“杓携龙角”为题,通过描绘北斗七星斗柄及其与天空、大地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北斗七星的仰慕之情,以及对其象征意义的理解与认同。
- 首句解读: “杓携龙角”中的“杓”指的是北斗七星中的杓星,而“龙角”则是指斗柄的尖端(即“龙角”)。诗人通过对北斗星座的描绘,巧妙地将其人格化为有形的实体,赋予了它生动的形象和动态的特征。这种形象化的手法,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北斗星座的魅力,激发了读者对自然界的好奇与探索欲望。
- 第二句解读:“帝斡璇杓处,云高隔几重。”此句描绘了北斗星高悬于天际,被厚厚的云雾所遮掩的情景。这里的“云高”既指云雾的高度,也暗喻了北斗星在夜空中的地位与威严;同时,“隔几重”则表达了云雾对于北斗星的遮挡作用,使得我们难以直接看清其真面目。这一形象化的描述,进一步突出了北斗星的神秘与不可捉摸的特点。
- 第三至六句解读:这三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北斗星的壮丽景象。首先,“自天携左角,出地见青龙”描绘了北斗星携带着左角星(即斗宿二)从地而出,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仿佛一条青龙腾空而起;接着,“碧汉方回柄,苍精恰露容”则通过描绘银河刚刚回转,苍龙精神恰好露出其面容的画面,展现了北斗星与宇宙之间的密切联系;最后,“举头看斗指,骧首觉云从”则通过仰望北斗七星斗柄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了北斗星带来的震撼与感动;而“西揭殊春候,东骑验尾踪”则暗示了北斗星在春季时节的重要性,以及它在导航、定位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 第七至九句解读:这三句进一步扩展了前六句的主题,通过描绘北斗星与其他天体的互动关系,强调了北斗星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韩门人所仰,直欲折充宗”一句则将北斗星与韩愈进行了巧妙的对比,意在表达韩愈作为一代文学巨擘的影响力与北斗星同样卓越且引人瞩目。
整首诗采用了生动活泼的语言和富有想象力的描绘手法,通过对北斗七星斗柄及其与天空、大地关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还将北斗星人格化、神话化的表现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使得整首作品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充满了诗意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