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残鸦过,孤村带落晖。
篱边闻犬吠,山下有人归。
远岫连芳坞,长林绕翠微。
云深认茅屋,风细飏征衣。
樵唱同寻径,猿惊为扣扉。
夜深灯火下,儿女共依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句四字,韵脚为“微”和“衣”。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点点残鸦过,孤村带落晖。
- 点点残鸦过:描述的是傍晚时分乌鸦归巢的景象。”点点”形容乌鸦飞过的稀疏与杂乱,”残”字则暗示了日落时的光线已经不那么强烈,天色开始暗淡。
- 孤村带落晖:描绘的是夕阳下,一个孤独的小村庄,被落日余晖映照的景象。”孤村”强调了这个小村庄的孤立,”带落晖”则形象地描绘了夕阳在地平线下沉没的场景。
2. 篱边闻犬吠,山下有人归。
- 篱边闻犬吠:描述了一种乡村生活的宁静场景。狗在篱笆附近吠叫,可能是因为有什么动静或者有人接近。
- 山下有人归:进一步描绘了归家的动态,”山下有人归”给人一种温馨、宁静的感觉,也让人联想到家的方向。
3. 远岫连芳坞,长林绕翠微。
- 远岫连芳坞:描绘远处的山峰连绵起伏,山间有美丽的花草环绕。”芳坞”可能是指山中的一个小盆地或者山谷,充满了生机与美丽。
- 长林绕翠微:这里的“长林”指的是高大的树木,它们围绕在一片绿意盎然的地方(即“翠微”)周围。”翠微”一词常用来形容山林的绿色或青葱,这里则强调了森林的茂密与清新。
4. 云深认茅屋,风细飏征衣。
- 云深认茅屋:描绘的是云层浓密,视线不清时,人们依然能够辨认出那简陋的茅草屋。”云深”可能意味着天空中云雾缭绕,使得远处的房子显得更加渺小。
- 风细飏征衣:描述了轻风徐来时,飘扬的衣裳。这里的“飏”指的是衣服在风中飘动的样子,”征衣”可能指的是旅途中的衣物,或者是某人外出时的装束。
5. 樵唱同寻径,猿惊为扣扉。
- 樵唱同寻径:描绘的是樵夫们一起寻找道路的情景,可能是为了采集柴火或其他物资。”樵唱”指的是他们一边劳作一边唱歌,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 猿惊为扣扉:这里的“猿”指代树上的猿猴,当这些猿猴被突然的声音惊吓时,可能会误以为是人敲门,所以会做出反应。”惊为扣扉”形象地描绘了动物对突发声响的反应。
6. 夜深灯火下,儿女共依依。
- 夜深灯火下:描述了一个夜晚,家里的灯光亮起,照亮了整个房间。这里的“灯火下”可能指的是家人团聚的场景,也可能是指在夜晚进行的活动。
- 儿女共依依:描绘的是家中的孩子们围绕着父母,依依不舍地告别。这里的“依依”表达了孩子们对父母离开时的依恋和不舍。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朴素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生活中的一个静谧而美好的夜晚。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诗中的“点点残鸦”、“远岫连芳坞”、“长林绕翠微”等意象,都富有诗意和画面感,使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宁静的夜晚。同时,诗中的“云深认茅屋”、“风细飏征衣”、“樵唱同寻径”、“猿惊为扣扉”等情节,都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情味,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质朴与温暖。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和深情厚意的情感,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丽与和谐,给人以深刻的感动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