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蜀文章老,中朝侍从臣。
谏垣风烈在,书殿宠光新。
宣室虚前席,清漳叹病身。
致君才未展,青史迹空陈。

注释:

  1. 西蜀:指四川。文章:文采,才学。
  2. 中朝:指朝廷。侍从臣:指大臣。
  3. 谏垣风烈在:谏议院的风气和威势仍然存在(谏垣,古代官署名,即御史台)。
  4. 书殿宠光新:皇帝对您宠爱有加,赐给新的荣誉。
  5. 宣室:汉代未央宫的一间屋子,汉文帝曾在此召见贾谊讨论国事。前席:古人席地而坐,以东为尊,故称坐席为前席,表示敬意。
  6. 清漳:水名,发源于山西省,流经河北省。叹病身:因年老多病而叹息。
  7. 致君才未展:我尽力辅佐君主,但才能还未得到施展的机会。
  8. 青史迹空陈:历史书上记载的都是过去的事,现在的功绩却没有被记载。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挽歌诗之一。它通过赞颂友人一生的贡献与业绩,表达了对其逝世的哀悼之情。全诗分为八句,每句都饱含着对朋友的敬仰之情和对其才华的惋惜之意。

首句“西蜀文章老”,直接点明朋友是来自四川的文人,并称赞他的文才已臻至老成之境。这里用“文章”一词,既表明了他的文学成就,也隐含了他对文学事业的执着追求。

第二句“中朝侍从臣”,描绘了他在朝廷中的地位与身份。“中朝”指的是朝廷之内,“侍从臣”则意味着他经常陪伴在皇帝身边,参与政务。这样的描述不仅展示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也反映了他对君臣关系的重视。

第三句“谏垣风烈在”,进一步强调了他直言进谏、敢于直斥时弊的性格特点。“谏垣”,即谏议台,是古代皇帝设立的一个机构,用以听取百官的意见和建议。这里的“风烈”二字,既形容了他的言辞犀利、气势磅礴,也暗指他在政治斗争中的勇气和魄力。

第四句“书殿宠光新”,则是对他的书法艺术给予高度评价。“书殿”通常是指皇家收藏书画的地方,而“宠光新”则意味着他的作品受到了皇帝的喜爱和重视。这说明他在书法艺术上也有着卓越的才华和成就。

第五句“宣室虚前席”,借用了汉武帝刘彻召见董仲舒的场景,来比喻自己与皇帝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宣室”,指的是未央宫前的温室,是西汉时期皇帝处理国事的地方。“虚前席”则是形容皇帝为了听取大臣的意见而不惜亲自到前厅去坐。这既表现了皇帝对大臣的尊重和信任,也反映了他们之间的亲密合作关系。

第六句“清漳叹病身”,“清漳”是一条发源于山西的河流,流经河北。这句诗中的“清漳”可能是用来象征自己的清正廉洁品质。同时,“叹病身”则表达了自己因年岁已高而身体欠佳的无奈。这里的“叹”字,既是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感叹,也是对人生无常的一种感慨。

最后一句“致君才未展,青史迹空陈”,则是整首诗的结尾。“致君”二字,表达了自己辅佐君主、为国家尽心尽力的意愿;而“才未展”则暗示了自己虽然努力,但尚未能完全施展自己的才华。至于“青史迹空陈”,则是说即使自己在史书上留下了名字和事迹,但这一切都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的成就却无法被后人所见。这里的“青史”既指史书,也隐喻着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

这首诗通过对朋友生前的赞誉以及对其逝世的哀悼,展现了白居易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诗中还蕴含着对友人才华未尽展、历史长河中留下痕迹等主题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生和友谊的独到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