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与灵光晚,名登甲令芳。
剖符山若砺,交戟鬓如霜。
半世三槐位,千秋异姓王。
哀荣公不憾,人自惜堂堂。

【注释】

  1. 太傅杨和王挽歌词二首其二:这是《新唐书·艺文志》所载的《太傅杨公挽词》中的第二首。杨公,即杨师道,曾任太子少保、尚书左丞、同中书门下三品、检校司徒、上柱国、太傅等职,故称太傅杨师道。
  2. 岁与灵光晚:岁,指年岁;灵光,指唐玄宗李隆基,玄宗曾自比为“开元”,故称灵光;晚,指年龄已大。
  3. 名登甲令芳:甲令,唐代官名,掌天文之学。芳,美名。
  4. 剖符山若砺,交戟鬓如霜:剖符,古制分封诸侯时,用刀剖竹简以授予诸侯,因喻封疆大员受任。山若砺,比喻其位重如砥石,难以动摇。交戟,古代的一种武器。鬓如霜,形容发白如霜。
  5. 半世三槐位,千秋异姓王:三槐位,指三代帝王分封诸侯时所用的三个槐树作标志,后来成为封地的代称。异姓王,指杨师道是外姓人,被封为藩镇之主。
  6. 哀荣公不憾,人自惜堂堂:哀荣公,即杨师道,他虽遭贬谪却无怨言。堂堂,这里用以形容人的仪容举止,也指人品高尚,气量宏大。
    【赏析】
    本诗是作者在杨师道被贬后为其所写的挽词。诗中赞扬了杨师道一生为唐朝的稳定和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一句“岁与灵光晚”,起兴用典。诗人把唐玄宗李隆基比作“灵光”,意谓自己年老力衰,不能继续为国效力,就像唐玄宗晚年一样。而自己的功绩又如唐玄宗的开元盛世一般伟大,所以用“晚”来修饰自己,表达对朝廷的期望。
    第二句“名登甲令芳”,诗人用“甲令”来比喻自己的官位高,如同天上的北斗星一样明亮;“芳”在这里指的是美好的名声。这一句表明诗人认为自己的功绩已经得到了世人的认可。
    第三句“剖符山若砺,交戟鬓如霜”,诗人用“剖符”来比喻自己的权力稳固如磐石,不易动摇;“若砺”是指其权柄如砺石之坚;“如霜”则形象地描绘了其鬓发斑白的容貌。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权力稳固的信心。
    第四句“半世三槐位”,诗人回忆起自己在唐朝初年被封为三品官员的经历,表达了他对朝廷的忠诚。
    第五句“千秋异姓王”,诗人用“异姓王”来形容杨师道的地位,同时也暗示了他虽然不是朝廷的一员,但却为唐朝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杨师道的敬佩之情。
    第六句“哀荣公不憾”,诗人用“哀荣公”来称呼杨师道,表示对他的哀悼和尊重。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于杨师道遭受贬谪而不怨恨的态度。
    最后一句“人自惜堂堂”,“堂堂”在这里既指人的仪容举止,也指人的品格高尚、气量宏大。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们应该珍惜这样的君子风范。整首诗通过对杨师道一生的贡献和人格品质的赞美,表达了对朝廷的忠诚和对杨师道的敬重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