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诏下九重天,分建科场贡蜀贤。
急就佛宫嫌北面,载开儒馆堕西偏。
得人自昔英才盛,择地于今气象全。
多士深思公雅意,要收鸿硕副详延。

【注释】

制置侍郎阁学台座:是宋朝时主管科举考试的机构,设在建昌路。

俯从乡论:指当地百姓认为好的地方。

营求胜地:寻找好的考场。

改建贡闱:重新修建考场。

严严翼翼:形容十分小心谨慎的样子。

实称朝廷:完全符合朝廷的意图。

宾兴贤能:指朝廷对贤才的礼遇。

父老观者:当地的父老乡亲。

莫不称叹:没有不称赞的。

今工已告成:现在工程已经完成了。

命客饮之:请客人来饮酒庆贺。

正获与焉:正好我也参加了。

谨赋诗三章以纪盛事:恭敬地赋诗三篇来记录这次盛大的事。

词鄙意拙:我写的词很粗俗,但心意诚恳。

亦各言志:也表达各自的意愿。

傥蒙采察:希望您能够接受我的诗歌。

幸荣幸:幸运地被接纳。

其一

中兴诏下九重天,分建科场贡蜀贤。

急就佛宫嫌北面,载开儒馆堕西偏。

得人自昔英才盛,择地于今气象全。

多士深思公雅意,要收鸿硕副详延。

【赏析】

本诗作于绍兴四年(1134年),当时诗人正在建昌任提举江东路茶盐公事。他看到朝廷诏令恢复科举制度并重建贡院,心中高兴,于是写下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全诗分为四节,首节写诏令下达,二、三节写重建贡院的经过和原因,末节写自己的心情。

“中兴诏下九重天”,诏书下达九重天,这是对朝廷的赞美。九重天即皇帝的居所,诏书下达,说明皇帝对科举的重视。接着“分建科场贡蜀贤”,朝廷决定在四川设置考场,选拔贤才。这里用“分建”一词,表明朝廷重视川蜀地区的人才选拔工作。

第二节“急就佛宫嫌北面,载开儒馆堕西偏”,描述了重建贡院的过程。佛宫指的是佛教寺庙,儒馆是指儒家书院。这两句意思是说,由于原来的佛宫位于北面,所以朝廷决定将佛宫拆除,以便为儒学发展腾出空间;而儒学发展需要空间,所以又将儒馆建在了西部。这里表达了朝廷对儒学的重视,以及对儒学发展空间的关心。

第三节“得人自昔英才盛,择地于今气象全”,这两句是对朝廷重建贡院目的的肯定。这里指出,朝廷之所以重建贡院,是为了选拔更多的贤才,使国家繁荣昌盛。同时,这也体现了朝廷对儒学发展环境的改善。

末节“多士深思公雅意,要收鸿硕副详延”,表达了诗人对朝廷重建贡院的期待和信心。这里的“多士”指的是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们,他们深知朝廷的意图,并会全力以赴,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诚和对科举制度的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