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馆连墙数见过,宗英年少隽才多。
设科不倦来群彦,教学无他伏众魔。
草赋未曾师屈宋,哦诗岂复慕阴何。
后生可畏吾将老,终养心违愧蓼莪。
让我们逐句解析这首诗的内容,然后给出注释、译文及赏析。
诗句释义:
1. 假馆连墙数见过,宗英年少隽才多。
- “假馆”: 这里指的是借宿于某人的住所。
- “连墙”: 形容房屋紧密相连的样子,这里可能意味着诗人经常造访赵民瞻的居所。
- “宗英”: 可能是对赵民瞻的敬称,表示其才华出众。
- “年少隽才多”: 说明年轻一代中有很多具有出众才能和才华的人。
2. 设科不倦来群彦,教学无他伏众魔。
- “设科”: 设置考试或考核。
- “群彦”: 指众多有才能的人。
- “教无他”: 教导的方式并不复杂。
- “伏众魔”: 比喻教育或教化能够消除或制服众人的不良影响或障碍。
3. 草赋未曾师屈宋,哦诗岂复慕阴何。
- “草赋”: 即写作文或文章。
- “师”: 学习的对象。
- “屈宋”: 指屈原和宋玉,古代著名的辞赋家。
- “哦诗”: 吟咏诗歌。
- “慕阴何”: 指羡慕或崇拜屈原和宋玉的诗才。
4. 后生可畏吾将老,终养心违愧蓼莪。
- “后生”: 年轻人。
- “可畏”: 值得敬畏。
- “吾将老”: 我即将变老。
- “终养心”: 最终完成自己的心愿。
- “愧蓼莪”: 愧疚于《诗经》里《蓼莪篇》所描述的情感,《蓼莪篇》是一首表现哀悼亲人的作品。
注释:
- 假馆连墙数见过,宗英年少隽才多。
- 借住在赵民瞻的房子里多次造访,宗英(赵民瞻)年幼时便展现出了杰出的才华。
- 设科不倦来群彦,教学无他伏众魔。
- 设立考试并不知疲倦地接待众多有才能的人,教学方法简单有效,能够消除众人的负面影响。
- 草赋未曾师屈宋,哦诗岂复慕阴何。
- 创作文章时没有拜师学习屈原和宋玉,吟咏诗歌时也未效仿《诗经》中对屈原和宋玉的赞美。
- 后生可畏吾将老,终养心违愧蓼莪。
- 因为自己即将变老,所以感到愧疚,因为没有完成自己内心的心愿。
译文:
借住在赵民瞻的房子里多次造访,宗英年少时就展现了出色的才华。
赵民瞻不倦地设立考试,接待了众多才华横溢的年轻人。
教学方法简单有效,能够消除众人的负面影响。
在写作文章中没有拜师学习屈原和宋玉,吟咏诗歌时也未效仿《诗经》中对屈原和宋玉的赞美。
我即将变老,因此感到愧疚,因为我尚未完成自己的心愿。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赵民瞻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年轻一代的期待。通过描述诗人与赵民瞻之间的互动以及赵民瞻的教学态度和方法,诗人展示了一种对知识和学问的尊重和追求。同时,通过对屈原和宋玉的提及,诗人表达了对传统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传承的愿望。最后,通过诗人自己的感慨,反映出他对人生经历和成就的期望与反思。整体上看,这首诗展现了作者深刻的情感和对知识与文化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