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塞连沙漠,天亲堕杳冥。
竟能襄水祏,复见养慈宁。
孝道光千古,精神格上灵。
典谟垂不尽,赫赫照丹青。

【注释】

紫塞:古称长城边塞地区,这里泛指北方。天亲堕杳冥:帝恩深重如天,故云。襄水:即襄陵,在今河南荥阳东北。养慈宁:皇帝的慈爱和安宁。孝道:古代儒家思想,以孝为根本的道德准则。光:使……显著。精神:神韵。典谟:先王的遗训。垂:流传。赫赫:显赫、光明的样子。丹青:绘画用的颜色,这里借指史册。

【赏析】

这首诗是高宗皇帝挽词其三,作者对高宗皇帝的追思和赞颂。全诗表达了作者对高宗皇帝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现实。

首句“紫塞连沙漠”,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边疆景色。紫塞,指的是长城边塞地区,象征着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沙漠,则代表了一种荒凉和艰苦的环境。这种对比,既展示了国家的辽阔,也表达了一种对国家的担忧和忧虑。

第二句“天亲堕杳冥”,则是对高宗皇帝的赞美之词。“天亲”指的是皇帝的仁慈和恩惠如同天赐一般。“堕杳冥”则表示皇帝的恩泽深远而不可测度,仿佛高悬在天际,令人敬仰。

第三句“竟能襄水祏”,则是对高宗皇帝政绩的肯定。这句中的“襄水祏”可能是指襄陵县(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北)的地方官员,他在任上政绩斐然,得到了百姓的广泛赞誉。这也体现了高宗皇帝对于地方官员的关心和信任,以及对他们的严格要求和期望。

第四句“复见养慈宁”,则是对高宗皇帝个人品质的赞扬。这里的“养慈宁”可能是指皇帝对待百姓的仁慈和安宁,他能够关心百姓的生活,为他们带来福祉。这也体现了高宗皇帝作为一位贤君的品质,以及他对于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和担当。

第五句“孝道光千古”,则是对高宗皇帝的品德和行为的高度评价。这里的“孝道”可能是指他对父母和祖先的尊敬和孝顺,这种品德被后人所称颂。这也体现了高宗皇帝对于道德和文化的重视,以及他对于传统的尊重和继承。

最后一句“精神格上灵”,则是对高宗皇帝精神品质的赞美。这里的“精神”可能是指他的智慧和才能,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而“格上灵”则表示他的精神和品质高尚,能够与天地同在,与神灵共鸣。

整首诗通过描绘高宗皇帝的事迹和品质,展现了他的仁爱、智慧和责任。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表达了人们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和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