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仗葳蕤去,行行浙水东。
稽山元禹穴,吴岫见尧宫。
帐殿凄寒露,笳城起暝风。
霓旌不可望,应在彩毫中。
【注释】
仙仗:神话中仙人所乘坐的华盖。葳蕤:草木茂盛的样子。
行行:形容行走的样子。浙水:指浙江的江水。东:向东流。
稽山:山名,在浙江绍兴市。禹穴:指大禹治水的遗迹。吴岫:指吴地的山峦。尧宫:指尧帝的陵墓。
帐殿:皇帝出行时的行宫或帐篷。凄寒露:凄冷的秋露。笳城:指吹笳的城楼。暝风:傍晚时分的风。
霓旌:彩色的旗帜。彩毫:指毛笔,借指书写的文辞。
【译文】
神马的华盖渐渐远去,沿着浙江向东行进。
稽山上有大禹治水的故址,吴地的山峦中隐约可见尧王的宫殿。
帐篷里的皇帝感到秋风吹过带着凉意,笳声阵阵传来暮色四起时风声。
那飘扬的彩色旗帜我望不到边头,恐怕它只能在那五彩斑斓的笔墨之中。
赏析:
此诗是高宗皇帝哀悼其亡妻李氏而作的挽词。全诗八句,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首联“仙仗葳蕤去,行行浙水东。”写送别之景。“仙仗”即神车,这里代指神车驾着的车。“葳蕤”是茂盛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神车华美、壮观。“行行”是行走的意思,“浙水”指浙江的江水,即今钱塘江。这两句说,送别的车子缓缓前行,一直驶向钱塘江的东边。“仙”,神话中的神人;“仗”,华盖;“葳蕤”茂密的样子。这一句描写了神车驾着的车子行驶的场面。“行行”、“浙水”分别指钱唐江(即浙江)。“稽山”、“禹穴”是地名,指浙江绍兴的稽山和大禹葬过的山穴。这一句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时间,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
颔联“稽山元禹穴,吴岫见尧宫。”写追忆之景。“稽山”是浙江的山名,相传黄帝曾到过此地,故又称“会稽山”;“禹穴”指大禹治水的遗迹;“吴岫”指吴地的山峦;“尧宫”指尧帝庙,在山西临汾县北。这四句的意思是说,在稽山的大禹的墓地里,依稀可以看到吴地的山巅上尧帝的祠堂,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爱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怀念先贤的崇敬之情。
颈联“帐殿凄寒露,笳城起暝风。”是作者想象自己送别的情景。“帐殿”即帝王的行宫,这里指皇帝的御帐。“凄凉”是凄惨的意思,这里指寒冷之意;“笳城”指吹打笳的城楼,这里借指黄昏时刻的城楼。这两句是说在寒冷的秋季,皇帝御帐前的露珠已经结成了冰凌;黄昏时候吹打笳角的城楼上升起了暮色中的风声。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场景,表现了诗人送别时的悲凉之情。
尾联“霓旌不可望,应在彩毫中。”意思是说,那飘飘扬扬、五彩缤纷的彩色旗帜我望不到它的尽头,它恐怕只能在那五彩斑斓的笔墨之中了。“霓旌”指彩色旗帜,这里代指皇帝的御旗;“彩毫”指笔,借指文辞、文章;“应”即大概、或许的意思。这两句是说,那飘荡在空中的彩色旗帜我望不到它的尽头,它或许就在你笔下的文章之中吧。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悼念之情。
此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语言质朴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充分体现了高宗皇帝作为文人的才情与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