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波西流云路洁,千星万星犹点缬。
身世如在冰壶中,高卧风棂赏清绝。
谁家拨动郁轮袍,自抱心声细推说。
猝然闻之耳亦清,徐听令人心欲裂。
八音独有丝声哀,似此琵琶声更切。
龙香动处弦欲折,自拨一声三击节。
湓浦有人曾话别,舟中夜闻金缕掣。
司马酒肠刚似铁,泪珠亦就青衫结。
清音巧作声呜咽,此器特为愁人设。
韵如寒泉清且冽,安得曹纲同一拨。
曲终忽作裂帛声,万籁沉沉天地阔。

【注释】

夜闻琵琶:夜深人静时听到的琵琶声,形容音乐优美。

金波西流云路洁:金色的波纹在西边流淌,云彩洁净如洗。金波,指月亮的光芒。

千星万星犹点缬:无数星星闪烁,犹如织布用的彩色花纹一样。

身世如在冰壶中:自己如同置身于清澈透明的冰壶之中,比喻心境宁静。

谁家拨动郁轮袍:是谁家的琵琶弦被拨动?郁轮袍,琵琶弦。

自抱心声细推说:自己抱着内心的情感细细推敲、诉说。

猝然闻之耳亦清:忽然听到它,也感到耳朵清爽。猝然,突然。

徐听令人心欲裂:慢慢倾听它,使人心中仿佛要裂开。徐听,慢慢地倾听。

八音独有丝声哀:其他乐器只有琵琶声最为悲哀。八音,古代指各种乐器。

似此琵琶声更切:就像这种琵琶的声音更加深切。

龙香动处弦欲折:龙的香气飘过,琵琶的琴弦就要折断。龙香,指龙年的气息。

自拨一声三击节:自己弹奏一下琵琶,好像敲打了三个拍子一样。

湓浦有人曾话别:曾经有人在湓浦(今江西九江市)与我告别。

舟中夜闻金缕掣:夜晚乘船的时候,听到了金线般的乐音。金缕,形容声音清脆悦耳。掣,牵引、振动的意思。

司马酒肠刚似铁:司马相如饮酒时,其酒量大如钢铁一般。司马酒肠,指司马相如的豪饮。

泪珠亦就青衫结:眼泪滴落在青衫上,凝结成珠状。

清音巧作声呜咽:清丽的乐音巧妙地化作呜咽之声。

此器特为愁人设:这种乐器特别为忧愁的人而制作。

韵如寒泉清且冽:它的音色像冷泉那样清澈又凛冽。

安得曹纲同一拨:怎么能够将这琵琶与曹节所弹奏的箜篌调换在一起呢?曹纲,相传是战国时魏文侯善弹筝,以琴瑟为宫,鼓筝为商,笛为角,箫为徵,筑为羽,号曹节。

曲终忽作裂帛声:乐曲结束的时候,突然发出类似撕裂绸缎的声音。

万籁沉沉天地阔:四周万籁俱寂,天地显得辽阔无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琵琶的诗作。诗中通过对琵琶的赞美来表达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

第一句“金波西流云路洁”,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一轮明月高挂夜空,其光芒四射,犹如金色的波纹向西流动。云彩洁白如洗,宛如一条清幽的小路。这两句既写出了月色之美,又为琵琶的出场营造了优美的氛围。

第二句“千星万星犹点缬”,进一步描绘了琵琶的美妙声音。无数的星星在夜空中闪烁,宛如织布用的彩色花纹。琵琶的音色宛如织布机的梭子在织布机上穿梭,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第三句“身世如在冰壶中”,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心境的宁静和超脱。如同置身于清澈透明的冰壶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

第四句“高卧风棂赏清绝”,描述了诗人欣赏琵琶的场景。他躺在风帘下,静静地欣赏着琵琶的演奏,感受着音乐带来的清新和宁静。

第五句“谁家拨动郁轮袍”,引出了琵琶的声音。是谁家的琵琶弦被拨动?诗人通过询问,表达了对琵琶声的喜爱和向往。

第六句“自抱心声细推说”,诗人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推测,将琵琶声解读为内心情感的宣泄。他抱着内心的情感,细细品味着琵琶的声音,仿佛是在倾诉着自己的心事。

第七句“猝然闻之耳亦清”,描述了诗人突然听到琵琶声时的感受。他突然听到琵琶声,感觉耳中一清,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明亮起来。

第八句“徐听令人心欲裂”,描述了诗人慢慢地倾听琵琶声时的感受。他慢慢地倾听琵琶声,心中仿佛要裂开似的,充满了感动和震撼。

第九至十一句分别描绘了琵琶的音色、旋律以及演奏者的状态:“八音独有丝声哀”,“似此琵琶声更切”,“龙香动处弦欲折”。这些句子通过对比和比喻,突出了琵琶的独特魅力和演奏者的高超技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音乐和演奏者深深的敬仰之情。

第十二句“自拨一声三击节”,描绘了琵琶的演奏方式。诗人用手指轻轻拨动琵琶的弦,仿佛敲击了三个拍子,给人一种节奏感和律动感。

第十三句“湓浦有人曾话别”,描述了诗人与朋友离别的场景。他曾在湓浦(今江西九江市)与朋友告别,如今只能在梦中相见。这句诗句通过回忆昔日的欢聚时光,表达了对朋友的怀念之情。

第十四句“舟中夜闻金缕掣”,描绘了诗人乘船旅行时的夜晚景象。他乘坐小舟在江面上行驶,耳边传来了琵琶的美妙声音,仿佛金缕般的丝线在摇曳。这句诗句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和音乐声,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第十五句“司马酒肠刚似铁”,描述了诗人豪饮的情景。司马相如饮酒时,其酒量之大如同钢铁般坚硬。这句诗句通过对比诗人和司马相如的酒量,表达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特点。

第十六句“泪珠亦就青衫结”,描绘了诗人落泪的情景。他的眼泪滴落在青衫上,凝结成珠状。这句诗句通过描绘泪水和青衫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伤感和失落之情。

最后两句“清音巧作声呜咽,此器特为愁人设”,总结了全诗的主旨。诗人感叹这美妙的琵琶声仿佛专门为忧愁的人而设计,它的音色清丽而哀婉,能够触动人的内心深处。这两句诗句不仅总结了全诗的内容,还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