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思洞庭橘,美实冠南方。
雪花千林谢,金衣万顷黄。
辉光依泽国,仿佛在仙乡。
沈咏滋迎露,韦诗寄待霜。
远邦方渴想,邻圃得清香。
未用矜封户,何如助釂觞。
分甘音尚阻,抽思韵空长。
岂必三吴渚,宁烦一苇航。
支筇即可到,反掌便堪尝。
慰我东南梦,殷勤送斐章。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及语言的鉴赏能力。解答该种题型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然后逐句分析,最后概括作答即可。
首联“常思洞庭橘,美实冠南方”,写诗人常思念洞庭橘。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表明了作者写作的目的和态度。诗人以一个“思”字统领全篇,抒发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忧患之情。
颔联“雪花千林谢,金衣万顷黄”,写洞庭橘的颜色。诗人用“雪花”形容其颜色洁白,“黄”则形容色泽金黄。这两句既写出了洞庭橘的颜色,也表达了作者对它的赞美之情。
颈联“辉光依泽国,仿佛在仙乡”,写洞庭橘的光彩。诗人通过“辉光”“仿佛”等词语的运用,写出了洞庭橘的光彩耀眼,宛如神仙居住的地方。这两句既写出了洞庭橘的光彩,也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尾联“沈咏滋迎露,韦诗寄待霜”,写洞庭橘的生长过程。诗人通过对洞庭橘生长过程的描述,展现了它的美好形象。这两句既写出了洞庭橘的生长过程,也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答案】
①这首诗描写的是洞庭橘,表现诗人对它的赞美之情。②“常思”总领全诗,表明了作者写作的态度。③首联交代了洞庭橘的颜色和产地。④颔联描写了洞庭橘的色泽和光彩。⑤颈联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洞庭橘的光辉灿烂、生机盎然。⑥尾联通过对洞庭橘生长过程的描写,展现了它的美好形象。⑦整首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橘的喜爱之情。(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