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知名久,归鞍试一寻。
乱山迎晚眺,万木拱春临。
逸想超神界,安禅见佛心。
时参鼻端白,趺坐息深深。

《宿善法寺二首其一》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诗。贾岛(779-843年),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北京)人,唐朝诗人,人称“诗奴”。他与孟郊都是以苦吟而名噪一时的诗人,世称“郊寒岛瘦”。他的诗多写荒凉冷落之景,也有些表现社会现实之作。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清淡,以僻涩简古著称。

这首诗是作者在寺庙里住宿时所作。首两句写自己久闻善法寺,归鞍下来特地去寻访。第三、四句写晚眺所见:乱山之中,万木争春,绿阴如盖。末两句抒发自己的感受:心旷神怡,超然物外,安禅静坐,心无杂念。

注释:
野寺:荒废的寺院。
知名久:闻名已久。
归鞍:回马。
试一寻:试一试,表示探求之意。
乱山:纵横交错的群山。
迎:迎接。
晚眺:傍晚远望。
万木拱:指万木葱茏,枝干相拥。
逸想:超脱尘俗的想象。
超神界:超越凡尘。
安禅:安坐打坐,修禅。
见佛心:见到佛心。佛教徒认为佛心就是清净的心。
时参鼻端白:时时嗅到鼻端有白色的香炉烟气。
趺坐:盘腿坐下。
息深深:呼吸深长而均匀。
赏析:
《宿善法寺二首其一》是唐代著名文学家贾岛的作品。此诗描写了作者对善法寺的向往和探幽寻胜的心情。全诗语言朴素平易,清新自然,富有情趣。

首句“野寺知名久”表明作者已经对这座寺庙有所耳闻,但一直未曾亲眼目睹过。这句诗既点明了题意,又为下文的探寻之旅做了铺垫。接下来,“归鞍试一寻”表达了作者对这次探访之旅的期待和兴奋之情。他放下行李,准备踏上旅程,去寻找那座久已耳闻的善法寺。这里的“试”字,既体现了作者的谨慎和试探心理,又展现了他对这次探访之旅的重视程度。

第二句“乱山迎晚眺”描绘了作者站在山脚下,远眺群山的壮丽景象。这里的“乱山”形象地描绘出一幅山峦起伏、草木丛生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其中。而“迎”字则赋予了这些山峦一种生动活泼的气息,使得整个画面更加鲜活灵动。同时,这句诗也为后文的“万木拱春临”作了铺垫。

第三、四句“万木拱春临”则是对前面景色的具体描绘。这里,“万木拱”形容树木众多,枝叶茂盛;“春临”则指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这两句诗通过描绘万木葱郁、春意盎然的景象,进一步凸显了作者对善法寺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生命勃发的赞美和向往。

最后两句“逸想超神界,安禅见佛心”则是对整首诗情感基调的升华。在这里,“逸想”一词表达了作者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超神界”则强调了这种情怀的超凡脱俗;“安禅见佛心”则进一步突出了作者对宗教修行的向往和对佛心的感悟。这两句诗不仅总结了前文的情感表达,还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深沉、宁静的氛围。

《宿善法寺二首其一》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它通过描绘作者对善法寺的喜爱之情以及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展现出了作者独特的个性和审美情趣。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唐代诗歌艺术风貌的窗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