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家乎岷之下兮,有梅萧萧,有竹森森。
今洎乎瀛之野兮,秋草萋萋,黄沙冥冥。
有怀彼美兮在天一垠,梦不可即兮聊因其似而记其真。
真兮似兮,岂墨君笔史之可寻。
皓兮苍兮,吾独想其岁寒之心。
【题解】
《题梅竹图》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此诗为五言律诗。全诗以画梅竹为题材,托物言志,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追求和赞美。
【注释】
①余家:我家。岷:山名,位于今四川西部。②萧萧:形容风吹树叶声。③森森:形容竹子挺拔茂密。④洎(jì)乎:到达。瀛(yíng)之野:指海边的平原。⑤黄沙冥冥:黄色沙土一片苍茫。⑥怀:怀念,思念。⑦美:美好的事物,这里指梅花、竹子。⑧天一垠:天空中无边无际。⑨聊:姑且,暂时的意思。⑩因其似而记其真:由于它与真的事物相似而加以记忆。
【译文】
家在岷山下,有梅子树,也有竹子郁郁葱葱。
现在到了海滨平原,秋风萧瑟,秋草萋萋,黄色的沙丘弥漫。
心中想念那美好的事物,它在遥远的天空上无边无际,梦中难以接近。
只能姑且因为它的外形相似而把它记住,它的真正面目无法追寻。
明亮洁白苍劲,我独自思念它的岁寒之心。
【赏析】
此诗为杜甫晚年的作品,作于大历元年(766)。当时,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流离失所,困居夔州二年,生活十分困苦。他看到岷山脚下有茂盛的梅竹,便写下了这首诗。
起笔写自己家乡的自然风光,突出梅竹之美。岷山之下的梅竹,自然生长,不施雕琢,纯任天性,故能傲雪凌霜,清高脱俗;海之滨的平原上,秋风萧瑟,草木凋零,一片荒凉。两句通过对比,突出梅竹之高洁、坚韧。
颔联承前启后,由眼前景物过渡到对梅竹精神的追慕。这两句是说:如今我已经到了海之平原,面对荒寂寥廓的情景,不禁感慨万千。于是想起远方的梅花和竹子,它们虽远隔重洋,但仍然遥相呼应,彼此相亲相爱。
“有怀”、“不可即”、“聊因其似而记其真”等语,表达了作者对梅花和竹子的热爱之情。“聊”字写出了作者对梅花和竹子的羡慕之情;“因其似而记其真”,既表现出作者的谦虚,也表现了作者对梅花和竹子的崇敬之情。
尾联是一首五绝,表达了作者对梅花和竹子的敬仰之情。“皓兮苍兮”四句,运用了比兴手法。“皓”字写出了梅花和竹子的皎洁之美;“苍”字写出了它们苍劲之态;“岁寒”二字则表现了梅花和竹子不畏严寒的精神。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给人以清新之感。诗人通过对梅花和竹子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