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阔狭如马,芦高低似人。
白蘋洲上客,枉恨洞庭春。
桥阔狭如马,芦高低似人。
白蘋洲上客,枉恨洞庭春。
注释解析:
- 桥阔狭如马:描述桥的宽阔与狭窄,形象地比喻为马的大小,表达了桥的不同状态和给人的感受。
- 芦高低似人:通过“芦苇”的高低与人相比,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性和动态感,使自然景观更具生命力。
- 白蘋洲上客:提到白蘋洲上的访客,反映了诗人对特定地点的人文关怀或历史记忆。
- 枉恨洞庭春:表达了因某种原因而感到遗憾的情感,可能是对春天的到来有所期待但未能如愿。
赏析:
晁冲之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两座桥梁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桥阔狭如马”和”芦高低似人”两句不仅描述了桥梁和芦苇的物理特征,还赋予了这些自然元素以生动的形态和情感色彩。这种描述方式使得读者能够在心中形成一幅清晰的画面,感受到自然之美。
“白蘋洲上客”一句引入了人物活动,为诗篇增添了故事性和动态美。这里的“白蘋洲”可能是指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地点,如诗中的白蘋洲上常有诗人停留,或有重要的文化或历史事件发生。这种设置不仅丰富了诗的背景信息,也加深了诗的意境和情感层次。
“枉恨洞庭春”表达了一种遗憾或是对季节变换的哀愁。这可能意味着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期盼未果,或是对某些即将失去的美好事物的哀叹。这样的情绪渲染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物活动的精细刻画,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它不仅是一次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