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川古乐国,谁遣生榛菅。
往事忍复言,念之辄长叹。
子往字其人,寄任良亦艰。
伤哉周馀民,十室九孤鳏。
深心察苛痒,摩手苏痍瘢。
愿加百倍功,勿作常时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送王子文宰昭武》。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第1句:樵川古乐国,谁遣生榛菅。
- “樵川”指的是一个地名,可能是古代的一个地名或者是指某个山区。
- “古乐国”可能指这个地区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或者是地理位置偏僻,历史上较为落后。
- “谁遣生榛菅”表达了一种疑问,是谁让这个地区变成了现在这样荒芜的状态,这里可能暗含了对过去繁荣情景的回忆和对现状的不满。
第2句:往事忍复言,念之辄长叹。
- “往事忍复言”表示对于过去的一些记忆或经历,人们已经不愿意再去回忆或是谈及。
- “念之辄长叹”表明每当回想起这些往事,都会感到悲伤和难过,难以平静。
第3句:子往字其人,寄任良亦艰。
- “字其人”意味着去那里任职(治理)的人。
- “寄任良亦艰”表示在那个地方任职虽然是一个好机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包括自然环境恶劣、资源贫乏等),完成使命也相当困难。
第4句:伤哉周馀民,十室九孤鳏。
- “周馀民”指的是周朝遗留下来的百姓。
- “十室九孤鳏”形容的是当地居民的悲惨生活状况,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失去亲人的情况,十分凄惨。
第5句:深心察苛痒,摩手苏痍瘢。
- “深心察苛痒”表示要深入了解那些贫困地区的人民的生活困境。
- “摩手苏痍瘢”意味着通过实际行动去帮助这些地区摆脱贫困,恢复生机。
第6句:愿加百倍功,勿作常时观。
- “愿加百倍功”表达了作者希望当地政府能付出巨大的努力,实现更大的成就。
- “勿作常时观”则提醒对方,对待这样的艰苦任务,应该摒弃常规思维,要有更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昔日辉煌与今日荒凉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当地人民生活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改善这种状况的迫切愿望。白居易以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艰难环境中人们的关怀以及对未来改变的期望,体现了他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