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昨夜没平滩,一雨催花色半含。
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
无欢不必游花树,有病何须置药篮。
只把公忠答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
注释:
二月二日即事:春潮昨夜没平滩,一雨催花色半含。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无欢不必游花树,有病何须置药篮。只把公忠答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
译文:
昨夜春潮没平滩,一场春雨催开花朵。
大雁叫唤元宵节归来北方,燕子衔来新社日飞到南方。
不欢喜就不必游赏花木,有病就不必备药草。
只有忠诚报答给天地,任凭儿女们闹腾帽冠和衣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天景象,诗人通过春潮、春雨、大雁、燕子等自然元素,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态度。
诗人以”春潮昨夜没平滩,一雨催花色半含”开头,描绘了春潮消退后的景象。春潮退去,平滩显露,一场春雨过后,花朵半含半开,这是春天特有的景色。这里的“春潮”和“春雨”是自然的意象,而“花色半含”则描绘了春天的花朵娇嫩而含蓄的美。
诗人以”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结尾,描绘了大雁和燕子的迁徙。大雁在春天的夜晚会发出鸣叫声,召唤元宵节归来;燕子则衔着新的社日,飞往南方。这里的“元宵节”和“新社日”都是中国传统节日,而“塞北”“江南”则是地理概念,描绘了大雁和燕子的迁徙路径。
诗人通过对自然元素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生活的态度。他并不追求繁华与享乐,而是关注内心的平静与宁静。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家人的关心与爱护,认为只要心中有公忠,就能回答天地。这种思想体现了诗人对家庭的关爱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