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论书如论马,不看皮毛看筋骨。
赤骥虽瘦神彩骏,骨筋强奇气突兀。
点画筋骨生笔端,昔人小伎不自忽。
用笔临纸如用兵,敌阵深攻横驰突。
水墨淋漓无顾藉,锋毫来往轻陵捽。
皂雕苍隼搏秋天,老蜃长蛟结幽窟。
李唐末年天下乱,剑戟纵横文艺缺。
钟王遗法散不传,二百年来更芜没。
卧豪侧管不到纸,狐渡春冰轻窸窣。
寻踪貌影见形似,坐拟前人已超越。
秃尽南山千兔毫,妙绝曾无一毛发。
西台老李得古意,挥洒工夫通恍惚。
昔闻已觉心思启,今见顿使蒙蔽发。
缥襮欲卷更复开,明发临风到华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诗中的“西台”指的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他曾任刑部尚书、吏部侍郎,因被排挤而离开中央,在长安南面的醴泉坊定居,故人称“大历十才子”。
以下是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古来论书如论马,不看皮毛看筋骨。
这句的意思是,自古以来人们讨论书法就像讨论马匹一样,不仅仅注重它的外表,更重视它的内在素质。书法的优劣不在于表面的华丽,而是要看其内在的结构和气势。赤骥虽瘦神彩骏,骨筋强奇气突兀。
这句话描述的是书法中的筋骨之美。即使书法作品看起来瘦弱,但其线条的力度和独特气质却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力量感和美感。点画筋骨生笔端,昔人小伎不自忽。
这里的“点画”指的是书法中的笔画,“筋骨”则是指笔画之间的连接和转折。这句话表达的是,书法家在创作时会非常注重这些细节的处理,即使是微小的部分也不能忽视。用笔临纸如用兵,敌阵深攻横驰突。
这句话描绘的是书法中的一种战斗状态。书法就像是一场战斗,书法家要用笔去攻击纸张,形成一种深入、有力的感觉,就像军队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一样。水墨淋漓无顾藉,锋毫来往轻陵捽。
这句话描述的是书法中的一种自然流畅的感觉。书法作品中的水墨应该自然流淌,没有多余的装饰,就像是水流一样自然顺畅。皂雕苍隼搏秋天,老蜃长蛟结幽窟。
这句话通过比喻来形容书法的深邃和神秘。书法就像是自然界中的鹰隼和海市蜃楼,有着深远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李唐末年天下乱,剑戟纵横文艺缺。
这句话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书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成为了人们寄托情感和文化认同的方式。钟王遗法散不传,二百年来更芜没。
这句话强调了书法艺术的传承问题。尽管有前人的书法技巧和风格流传下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宝贵的遗产逐渐失去了活力,变得模糊不清。卧豪侧管不到纸,狐渡春冰轻窸窣。
这句话形容了书法作品中的一种轻盈和灵动的感觉。书法就像是春天的冰面上的狐狸,轻巧而神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寻踪貌影见形似,坐拟前人已超越。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尊重。通过对前人的学习和模仿,作者能够超越前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秃尽南山千兔毫,妙绝曾无一毛发。
这里用“秃尽南山千兔毫”来形容书法作品的精致和细腻,没有一丝一毫的瑕疵。这种精湛的技巧和完美的表现力让人赞叹不已。西台老李得古意,挥洒工夫通恍惚。
这句话赞扬了颜真卿作为书法家的技艺和境界。颜真卿不仅技艺高超,而且能够领悟到书法的深层意义,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风采。昔闻已觉心思启,今见顿使蒙蔽发。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颜真卿书法的感悟和启发。看到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作者的思想得到了启迪,之前的困惑和迷茫都烟消云散了。缥襮欲卷更复开,明发临风到华月。
最后这一句描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书法作品仿佛被轻轻展开又重新卷起,随着微风飘动,仿佛可以看到明亮的月光洒在纸上,增添了一份神秘和浪漫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