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公昔避世,全家入翠微。
空遣山下路,不知今是非。
高风久寂寥,世路谁与归。
山头日欲落,搔首重依依。
庞公昔避世,全家入翠微。
庞公:指庞统(179—214),字士元,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他曾任荆州刺史、征西将军等职,后因反对宦官专权被害。翠微:指山色翠绿的山峰。
空遣山下路,不知今是非。
遣:留,指留下。非:错误。
高风久寂寥,世路谁与归。
高风:指高尚的品德和节操。寂寥:孤独寂寞。
山头日欲落,搔首重依依。
山头:指鹿门山的山顶。搔首:形容头发稀疏的样子。依依:依恋不舍。
注释: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在途经襄阳时所作。全诗以咏史抒怀的方式表达了他对庞统高尚节操的敬仰之情。
赏析:这是一首五言绝句,通过描绘庞统隐居鹿门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庞统高尚节操的敬仰之情。
首句“庞公昔避世,全家入翠微”,直接点明了主题,指出庞统曾因逃避世乱而全家迁至翠微峰隐居。这句诗不仅点明了时间,也突出了地点,为后文的描写做了铺垫。
第二句“空遣山下路,不知今是非”,则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拓展。这里,作者通过“空遣”一词,表达了庞统虽然选择了隐居的生活,但他的内心却充满了忧虑和不安,因为他知道,这种生活并非长久之计。同时,这句话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使得人们无法判断是非。
第三句“高风久寂寥,世路谁与归”,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这里,作者用“高风”来赞美庞统的品质,而“寂寥”则表达了他的孤独和无奈。同时,这句话也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使得人们失去了归属感和安全感。
尾句“山头日欲落,搔首重依依”,则是对整个诗歌的收束。这一句既描绘了鹿门山的自然美景,又表达了作者对庞统的思念之情。同时,这也暗示了作者对未来的不确定和迷茫。
这首诗通过对庞统隐居鹿门的描述,展现了他对庞统高尚品质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们的孤独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