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栋梁姿,本作栋梁用。
岂其天下望,可使觖万众。
乾坤欲开泰,数定不可霿。
我公胸中秋,万宝一未种。
士其少须之,要以他日重。

天生栋梁之材,本就应成为国家的栋梁。

岂能只因为天下人寄予厚望,而让万众失望?

天地间正要开创一个太平盛世,数定不会有什么差错。

我公的胸襟如明月般高远,却未种下万宝树。

士人应该早早培养他,以期待他在将来能重获成功。

【注释】:

  1. 栋梁:古代建筑中用以支撑屋顶的大梁,比喻国家的栋梁、支柱。
  2. 觖(jué):怨恨。
  3. 乾坤:指天地。
  4. 开泰:开启太平盛世。
  5. 霿(xiàng):同“妄”,错误。
  6. 我公:指郑惠叔。郑惠叔字子真(978—公元1033年),北宋诗人。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官至尚书右仆射。
  7. 秋:高远。
  8. 万宝树:指种植了万颗宝珠的树木,这里比喻人才。
  9. 须:等待,培育。
    【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郑惠叔的诗作。郑惠叔在任尚书右仆射期间,对朝廷大事尽心竭力。宋英宗治平元年,王安石变法,郑惠叔反对新法,被贬知建州。这首《阁学守建宁三首》就是作者对其的颂扬之作。
    第一句“天生栋梁姿”,写郑惠叔天生具有栋梁之材,是国之栋梁。“天生”二字写出了他非凡的才华,为下文的赞扬作铺垫。
    第二句“本作栋梁用”,承上启下。这一句表明郑惠叔有才,但并未得到充分的施展,仍应继续努力,为国效力,而不是因受到众人的期许而自满。“岂其”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郑惠叔的深深同情与期望。他认为,郑惠叔不应只因为受到众人的期盼而使大家失望,更不能因此而失去自己的志向和理想。
    第三句“乾坤欲开泰”,承接上句,表明天地正在开启太平盛世,数理一定不会错乱。这是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也是郑惠叔应承担的责任与使命。
    第四句“我公胸中秋”,是对郑惠叔的赞美。这里,“胸中”二字表明他胸怀宽广,气度不凡。而“中秋”则是指他如明亮的月亮一般,能够照亮前方的道路,指引人们前行的方向。
    第五句“万宝一未种”,是对郑惠叔的期待与祝福。这里,“万宝”指的是众多珍贵的宝物,“未种”则意味着这些宝物还未被发掘或利用。作者希望郑惠叔能够早日发现并培养这些宝物,以期待他们在将来能够重获成功。
    第六句“士其少须之”是说士人应当早早培养他们,以期待他们在将来能够重获成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士人的殷切期望与关怀之情。
    整首诗通过赞美郑惠叔的天赋与才干,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祝愿与期盼,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士人的关心与期待,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