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一饱尝忧迟,十年五旱无已时。
今年陇上消息好,天不靳我食与衣。
黄梅雨了时雨至,三尺稻梗一尺泥。
不忧夏潦忧甲子,阿香忽放雷车归。
白波翠浪雨沾足,已觉抄云先簸粞。
新春入甑供晨炊,吾农自此今无饥。
迩来更说蠲输好,州邑抚我如婴儿。
如今不怨田家苦,但忆诗人歌子妇。
【注释】
①陇上:指甘肃一带。消息好:天气转晴,农作物有收成。天不靳我食与衣:天不吝惜我的衣食。靳,吝惜。
②黄梅雨:夏季的雷阵雨。时雨至:及时雨来临。三尺稻梗一尺泥:稻谷生长良好。三尺,古代长度单位,一尺约合一市尺,约合0.3丈。
③抄云:形容稻穗沉甸甸的样子。簸粞:用扇子扇风使粮食扬花。
④新春入甑供晨炊:新粮在早上用来烧饭。甑,古代的一种蒸器。
⑤诗人歌子妇:指唐代诗人杜甫,杜甫有《秋兴八首》之八,其中有“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的句子,可见杜甫对农民的同情。
【赏析】
《咏晴》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当时杜甫流寓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县),写自己流落他乡的困苦生活和对朝廷的不满。
首联写农夫的苦难。农夫一年到头辛勤耕作,可是却总是遭受旱灾。“十年五旱无已时”,意思是农夫们辛辛苦苦地耕种了十年,但连续发生了五次旱灾,还没有结束。这反映了诗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颔联写今年的天气好转。“今年陇上消息好,天不靳我食与衣。”意思是说,今年陇上的天气转好了,连天都不肯吝惜给人们吃穿。这里的“靳”是指吝啬,不肯给予的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喜悦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颈联写丰收的景象。“黄梅雨了时雨至,三尺稻梗一尺泥。”意思是说,黄梅时节的雨季过去了,及时雨来到了。稻谷长势喜人,每根稻梗都有一寸厚的泥土。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丰收图景,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恩赐和农民的辛勤劳动。
尾联写自己的感慨。“不忧夏潦忧甲子,阿香忽放雷车归。”意思是说,不用担心夏天的大雨和洪水的威胁,因为天上的神祇已经把雷车带回来了。这里的“阿香”是指神祇,雷车则是古人认为可以驱邪避祸的物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来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神灵保佑的信任。
这首诗通过描绘农家丰收的景象和自己对未来生活的展望,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国家的忧虑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