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雾溟蒙未见天,山光水影白相连。
馀杭不似西川路,六月中旬叫杜鹃。
【注释】
溟:水盛大的样子。六月中旬:农历五月初七至初八。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诗人任杭州刺史,由长安赴任途中经过馀杭。诗中描绘了一幅清幽秀丽的山水画卷,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晓雾溟蒙未见天”,写旅途中的所见。清晨,雾气弥漫,使远处的天空模糊不清,难以看清。这种天气,使人感到有些压抑。次句“山光水影白相连”,写旅途中的所感。诗人站在山脚下抬头望去,只见群山连绵起伏,山峦叠嶂。而眼前的江水也波光粼粼,与山影相映成趣。这两句诗,把诗人的所见、所思、所感都表现出来了。第三句“馀杭不似西川路”,是说余杭不像西川的路子那么狭窄险峻。这里的西川,指的是四川一带。诗人用反衬的方法,把馀杭与西川作了对比,从而表现出馀杭的自然风光更加优美宜人。尾句“六月中旬叫杜鹃”,是写途中听到的鸟声。在六月的中旬,正是杜鹃花盛开的季节。而此时的杜鹃却发出阵阵哀鸣,仿佛在为诗人送行。这两句诗,既写了诗人沿途所见的景色之美,又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诗意。